骐骥伏枥两耳垂,夜闻秋风仰秣嘶

骐骥伏枥两耳垂,夜闻秋风仰秣嘶

诗句读音
骐骥伏枥两耳垂平仄:平 仄 平 仄 仄 仄 平
拼音: qí jìfú lìliǎngěr chuí
夜闻秋风仰秣嘶平仄:仄 平 平 平 仄 仄 平
韵脚:上平十二齊
拼音: yèwénqiū fēngyǎng mòsī

骐骥伏枥两耳垂,夜闻秋风仰秣嘶释义

【骐骥】骏马。《楚辞·离骚》:“乘騏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汉枚乘《七发》:“将为太子驯騏驥之马,驾飞軨之舆,乘牡骏之乘。”唐韩愈《驽骥赠欧阳詹》诗:“騏驥生絶域,自矜无匹儔。”王闿运《上巡抚恽侍郎书》:“譬犹孙阳逢騏驥,造父御騄駬。”2.喻贤才。《晋书·冯素弗载记》:“吾远求騏驥,不知近在东邻,何识子之晚也!”《世说新语·雅量》“顾至晓回转”南朝梁刘孝标注:“顾和字君孝,少知名。族人顾荣曰:‘此吾家騏驥也,必兴吾宗!’”典

【伏枥】亦作“伏歷”。1.马伏在槽上。指受人驯养。《汉书·李寻传》:“马不伏歷,不可以趋道;士不素养,不可以重国。”唐杜甫《高都护骢马行》:“雄姿未受伏櫪恩,猛气犹思战场利。”2.喻指养育。清纳兰性德《拟古》诗之二六:“但受伏櫪恩,何以异駑駘!”3.指蓄养在厩中的马匹。《汉书·梅福传》:“虽有景公之位,伏歷千駟,臣不贪也。”4.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后用为壮志未酬,蛰居待时的典故。南朝宋鲍照《拟古》诗之六:“不谓乘轩意,伏櫪还至今。”明杨珽《龙膏记·旅况》:“到如今

【两】〔古文〕《唐韻》《正韻》良獎切《集韻》《韻會》里養切,良上聲。《說文》再也。《易·繫辭》兼三才而兩之。又《玉篇》匹耦也。《周禮·天官·大宰之職》以九兩繫邦國之民。《註》兩猶耦也,所以協耦萬民,聯繫不散,有九事也。又《韻會》匹也。《左傳·閔二年》重錦三十兩。《註》三十匹也。又車數曰兩。《後漢·吳祐傳》載之兼兩。《註》車有兩輪,故稱兩。又《玉篇》二十四銖爲兩。又《雞林類事》四十曰麻兩。又《史記·平準書》更鑄四銖錢,其文爲半兩。又《南史·齊和帝紀》百姓及朝士皆以方帛塡胸,名曰假兩。又《唐韻》《集韻》《韻會》力讓

【耳垂】柔部分。也叫耳朵垂儿。

【夜】〔古文〕《唐韻》羊謝切《集韻》《韻會》寅謝切《正韻》寅射切,耶去聲。日入爲夜,與晝對。《夏小正》時有養夜。《註》猶言永夜也。《周禮·秋官·司寤氏》以星分夜,以詔夜士夜禁。《衞宏·漢舊儀》晝漏盡,夜漏起,省中黃門持五夜。《註》晝有朝禺中晡夕,夜有甲乙丙丁戊。漢制,金吾掌宮外,戒非常,惟元夜弛禁,前後各一日,謂之放夜。又宣夜,窺天之器。《蔡邕·釋誨》言天體者有三,一曰周髀,二曰宣夜,三曰渾天。又夜明,祭月之坎。《禮·祭法》夜明,祭月也。又武宿夜,武舞曲名。《禮·祭統》舞莫重於武宿夜。又子夜,晉曲名。《樂府·解

【闻】〔古文〕《唐韻》《集韻》無分切,音文。《說文》知聞也。《書·堯典》帝曰:兪,予聞如何。《禮·少儀》聞始見君子者。《疏》謂作記之人,不敢自專制其儀,而傳聞舊說,故云。又《禮·玉藻》凡於尊者,有獻而弗敢以聞。《前漢·武帝紀》舉吏民能假貸貧民者以聞。又姓。《正字通》宋咸平進士聞見。明尚書聞淵。又聞人,複姓。《後漢·靈帝紀》太僕沛國聞人襲爲太尉。《註》姓聞人,名襲,風俗通曰:少正卯,魯之聞人,其後氏焉。又獸名。《山海經》杳山有獸焉,其狀如彘,黃身白頭白尾,名曰聞,見則天下大風。又《廣韻》亡運切《集韻》《韻會》《正

【秋风】秋季的风。汉武帝《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三国魏曹丕《燕歌行》之一:“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唐杜甫《奉和严郑公军城早秋》:“秋风嫋嫋动高旌,玉帐分弓射虏营。”2.指以各种借口向别人索取财物等。明沉榜《宛署杂记·街道》:“每初僉及年终,置酒邀会,每家银三五分,则曰打网,曰秋风。”《儒林外史》第三回:“会试举人,变作秋风之客。”参见“打秋风”。3.蟋蟀的别名。清厉荃《事物异名录·昆虫·蟋蟀》:“《清异録》:汉龙驤子名卭,讳之,呼蛩曰秋风。”汉

【仰秣】听见美妙的音乐,竟反常地昂起头吃饲料。《荀子·劝学》:“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杨倞注:“仰首而秣,听其声也。”晋左思《吴都赋》:“其奏乐也……军马弭髦而仰秣,渊鱼竦鳞而上升。”《文选·江淹〈别赋〉》:“惊駟马之仰秣,耸渊鱼之赤鳞。”李善注:“言乐之盛也。”一说:谓马仰头喷气。《淮南子·说山训》:“伯牙鼓琴,駟马仰秣。”高诱注:“仰秣,仰头吹吐,谓马笑也。”唐顾况《梁司马画马歌》:“仰秣如上贺兰山,低头欲饮长城窟。”汉

【嘶】《廣韻》先稽切《集韻》《正韻》先齊切,音西。《玉篇》噎也。又《玉篇》馬鳴也。又《前漢·王莽傳》大聲而嘶。《註》師古曰:嘶,聲破也。又《禮·內則》鳥皫色而沙鳴鬱。《註》沙猶嘶也。◎按周禮天官內饔註作澌。韻會有澌無嘶。zdic.net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