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居孰非真,寂灭岂是静

起居孰非真,寂灭岂是静

诗句读音
起居孰非真平仄:仄 平 平 平 平
韵脚:上平十七眞
拼音: qǐ jū2fēi1
寂灭岂是静平仄:仄 仄 仄 仄 仄
拼音: jì mièqǐ|kǎishìjìng

起居孰非真,寂灭岂是静释义

【起居】;行动。《礼记·儒行》:“虽危,起居竟信其志,犹将不忘百姓之病也。”郑玄注:“起居,犹举事动作。”唐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起居无时,惟适之安。”明冯梦龙《楚江情·不将献谗》:“凡百事要来报取,报知,吾当饶汝,若还不报时,鞭笞受楚,仔细隄防相公起居。”2.指饮食寝兴等一切日常生活状况。《汉书·哀帝纪》:“臣愿且得留国邸,旦夕奉问起居。”宋叶适《戴少望书》:“日来伏惟起居佳胜。”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局诈》:“使家人往邀王,王欣然来。筵间道公主情性及起居琐事甚悉。”李劼人《大波》第一部第三章:“男女在一块起

【孰】《唐韻》殊六切《集韻》《韻會》《正韻》神六切,音淑。《說文》食飪也。本作,隸作孰。生之反也。《禮·禮運》腥其俎,孰其殽。《特牲饋食禮》註,祭祀自孰始。又歲稔也。《禮·樂記》德盛而敎尊,五穀時孰。《前漢·食貨志》大孰則上糴三而舍一,中孰則糴一,使民食足。互見火部熟字註。又《爾雅·釋訓》孰,誰也。《楚辭·天問》圓則九重,孰營度之。《莊子·天運篇》孰主張是,孰維綱是。《史記·藺相如傳》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又《正韻》何也。《論語》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又《正字通》審也。《漢武策賢良制》其孰之復之。○按《說文》

【非】《唐韻》甫微切《集韻》《韻會》匪微切,音飛。《說文》違也。从飛下翄,取其相背。《玉篇》不是也。《書·說命》無恥過作非。《易·繫辭》辨是與非。又《玉篇》下也。又《玉篇》隱也。又《增韻》訾也。《孝經·五章》非聖人者無法,非孝者無親。又《玉篇》責也。《前漢·魏相傳》使當世責人非我。又山名。《山海經》非山之首,其上多金玉。又姓。《風俗通》非子,伯益之後。又《集韻》《韻會》《正韻》尾切,音斐。《集韻》本作誹。謗也。《前漢·食貨志》不入言而腹非。《史記·平準書》作腹誹。又《鼂錯傳》非謗不治。《註》非,讀曰誹。又《韻會

【真】同眞。俗字。

【寂灭】沉寂灭绝。南朝齐明僧绍《正二教论》:“忘功而功著,寂灭而道常,出乎无始,入乎无终。”《隋书·牛弘传》:“永嘉后,寇窃竞兴,因河据洛,跨秦带赵。论其建国立家,虽传名号,宪章礼乐,寂灭无闻。”瞿秋白《赤都心史》二五:“突然烛影寂灭,车中只听得均匀的轮轴颤动了。”2.指衰亡。鲁迅《集外集拾遗·<梅斐尔德木刻士敏土之图>序言》:“这十幅木刻,即表现着工业的从寂灭中而复兴。”3.佛教语。“涅槃”的意译。指超脱生死的理想境界。《无量寿经》卷上:“超出世间,深乐寂灭。”明刘元卿《贤奕编·仙释》:“清静无为者,老氏之説也

【岂】《廣韻》袪俙切《集韻》《韻會》去幾切,音。《說文》還師振旅樂也。又欲也,登也。《徐曰》今借此爲語詞。《玉篇》安也,焉也。《廣韻》曾也。《增韻》非然之辭。《書·五子之歌》怨豈在明。《詩·召南》豈不夙夜。《傳》豈不,言有是也。又《集韻》《正韻》可亥切,音鎧。與凱愷通。軍勝之樂也。又樂也,和也。○按經傳凱歌、凱風、愷悌、樂愷皆借豈。古凱、愷、豈音義通,今分爲二。 《字彙》〈山下一〉从耑省。〈口下丷一〉从豆省。俗作山頭,非。《同文舉要》豈同剴,亦非。漢典考證:〔《說文》還師振樂也。〕 謹照原文振下增旅字。 考證:

【是】〔古文〕《唐韻》承紙切《集韻》《韻會》上紙切,音姼。《說文》作昰。直也。从日正。《釋名》是,嗜也,人嗜樂之也。《玉篇》是,是非也。《禮·曲禮》夫禮者,所以定親疎、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也。又《博雅》是,此也。《易·乾卦》不見是而無悶。《又》是故居上位而不驕。又姓。《姓氏急就篇》是氏,吳有是儀,唐有是光。又《集韻》田黎切,音題。《公羊傳·僖十六年》是月者何,僅逮是月也。《註》是,月邊也。魯人語也。《釋文》是,如字。一音徒兮反。又與氏通。《前漢·地理志》氏爲莊公。《註》氏,與是同。古通用。又《韻補》叶市之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