骐驎息悲鸣,愁见豺虎群

骐驎息悲鸣,愁见豺虎群

诗句读音
愁见豺虎群平仄:平 仄 平 仄 平
韵脚:上平二十文
拼音: chóujiàn|xiànchái hǔqún
骐驎息悲鸣平仄:平 平 平 平
拼音: qí línxībēi míng

骐驎息悲鸣,愁见豺虎群释义

【愁】《唐韻》士尤切《集韻》《韻會》《正韻》鋤尤切,音。《說文》憂也。从心秋聲。《廣韻》悲也。《增韻》慮也。又《正韻》卽由切,音揫。《禮·鄕飮酒義》秋心爲言愁也。《註》愁讀爲揫。又《集韻》將由切。與楢同。《說文》楢,聚也。或作愁。又《集韻》財勞切,音曹。揚雄有畔牢愁。又叶士交切,音巢。《道藏歌》椿齡會足衰,劫往豈足遼。虛刀揮至空,鄙滯五神愁。 或書作。

【见】《唐韻》《廣韻》古甸切《集韻》《類篇》《韻會》《正韻》經電切,堅去聲。《說文》視也。从目从儿。《易·乾卦》飛龍在天,利見大人。《疏》德被天下,爲萬物所瞻覩。《書·立政》灼見三有俊心。《禮·王制》問百年者就見之。《周禮·春官》大宗伯以賔禮親邦國,春見曰朝,夏見曰宗,秋見曰覲,冬見曰遇,時見曰會,殷見曰同。《註》此六禮者,以諸侯見王爲義。《史記·五帝紀》舜擇吉月日,見四嶽、諸牧、班瑞。《前漢·東方朔傳》未得省見。《註》言不爲所拔識也。又《通鑑》漢武帝元光五年,張湯、趙禹定律令,務在深文,作見知法。詳矢部知字註

【豺虎】1.豺与虎。泛指猛兽。《诗·小雅·巷伯》:“取彼譖人,投畀豺虎;豺虎不食,投畀有北。”晋张载《七哀诗》:“季世丧乱起,贼盗如豺虎。”明李东阳《风雨叹》诗:“山豗谷汹豺虎嘷,万木尽拔乘波涛。”清陈鹏年《新春杂感次韵和中山》:“蛟螭蟠地轴、豺虎踞天关。”2.喻凶狠残暴的寇盗、异族入侵者。汉王粲《七哀诗》:“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唐杜甫《久客》诗:“狐狸何足道,豺虎正纵横。”明王鏊《震泽长语·国猷》:“当时燕蓟沦于契丹不能取,是中国与豺虎杂此土以处也。”清徐昂发《铁岭关》诗:“缅昔豺虎鬭,百战争要害。”邓中

【群】《五經文字》羣,俗作群。

【骐驎】“騏麟”。1.传说中的兽名。即麒麟。《战国策·赵策四》:“有覆巢毁卵,而凤皇不翔;刳胎焚夭,而騏驎不至。”一本作“麒麟”。《隋书·李德林传》:“明王圣主,得騏驎凤凰为瑞,是圣德所感,非力能致之。”2.良马。《战国策·齐策四》:“君之厩马百乘,无不被绣衣而食菽粟者,岂有騏麟騄耳哉?”汉桓宽《盐铁论·讼贤》:“騏驎之輓盐车,垂头於太行。”唐杜甫《骢马行》:“近闻下詔喧都邑,肯使騏驎地上行。”汉

【息】〔古文〕《唐韻》相卽切《集韻》《韻會》《正韻》悉卽切,音熄。《說文》喘也。《增韻》一呼一吸爲一息。又大聲歎曰太息。《戰國策》閔王太息。《註》長出氣也。《前漢·高帝紀》喟然太息。《師古註》太息之大也。又累氣曰累息。《後漢·任延傳》吏民累息。 一曰止也。《禮·檀弓》細人之愛人也,以姑息。《註》息猶安也。言苟且取安也。王氏曰:且止之辭。又處也。《詩·小雅》無恆安息。《傳》息,猶處也。又生也。《周禮·地官》以保息六養萬民。《前漢·宣帝紀》者不可息。《師古註》息謂生長。言劓刖之徒,不可更生長也。又《禮·月令註》陽生

【悲鸣】1.指动物的哀叫。《楚辞·九辩》:“鴈廱廱而南游兮,鵾鸡啁哳而悲鸣。”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五》:“山下常有白马羣行,悲鸣则河决,驰走则山崩。”姚雪垠《长夜》四:“管家骑的马振一下红鬃,抬起头,迎着风怅然凝望,发一声萧萧悲鸣。”2.指物体发声悲哀。战国楚宋玉《高唐赋》:“纤条悲鸣,声似竽籟。”3.悲愤痛哭。邓实《谢皋羽<晞发集>后序》:“谈胜国事,輒悲鸣不胜,所为诗文,多廋词隐语,人莫能识,而大抵皆伤心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