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作脯龙为醢,何似泥中曳尾龟
诗句 | 读音 |
---|---|
何似泥中曳尾龟 | 平仄:平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拼音: hé|hē|hèsì|shìní|nì1|4yè wěi guī |
麒麟作脯龙为醢 | 平仄:平 平 平 仄 平 平 仄 韵脚:上十五海 拼音: qí línzuòfǔlóngwéi|wèihǎi |
麒麟作脯龙为醢,何似泥中曳尾龟释义
【何】《唐韻》胡歌切《集韻》《韻會》《正韻》寒歌切,賀平聲。曷也,奚也,孰也,詰詞也。《書·臯陶謨》禹曰何。《詩·小雅》夜如何其。又誰何。猶言莫敢如何也。《賈誼·過秦論》利兵而誰何。又未多時曰無何,亦曰無幾何。《史記·曹參傳》居無何,使者果召參。又《前漢·袁盎傳》南方濕,君能日飮,無何,可免禍也。《註》無何,言更無餘事也。又《南史·西域傳》西域呼帽爲突何。又《古今樂錄》羊無夷伊那何,皆曲調之遺聲。又國名。《隋書》西域有何國。又姓。又娙何,漢女官名,秩比二千石。又《集韻》《正韻》下可切,賀上聲。同荷。儋也,負也。
【似】〔古文〕《唐韻》詳里切《集韻》《韻會》象齒切《正韻》詳子切,音巳。肖也。《爾雅·釋草》綸似綸,組似組,東海有之。帛似帛,布似布,華山有之。《疏》以其所似,名其草也。又嗣也。《詩·周頌》以似以續。又况也,奉也。《賈島詩》今日把似君,誰有不平事。又《正韻》相吏切,音寺。義同。又《韻補》叶養里切,音以。《詩·大雅》無曰余小子,召公是似。叶下祉。《賈誼·旱雲賦》運淸濁之澒洞兮,正重沓而起。嵬隆崇以崔巍兮,時彷彿而有似。
【泥】《廣韻》奴低切《集韻》《韻會》《正韻》年題切,音。水名。《說文》水出北地郁郅北蠻中。又潏水之別名。《長安志》潏水,今名泥水。又江州洣水又謂之泥水。《前漢·地理志》長沙國茶陵泥水。又水和土也。《書·禹貢》厥土惟塗泥。又汚也。《易·井卦》井泥不食。又丘名。《爾雅·釋丘》水潦所止曰泥丘。又泥中,衞邑也。《詩·邶風》胡爲乎泥中。又泥陽,縣名。《史記·酈商傳》蘇駔軍於泥陽。《前漢·地理志》北地郡有泥陽縣,王莽更曰泥隂。又弱也。《爾雅·釋獸》威夷長脊而泥。又蟲名,出東海,得水則活,失水則如泥。《杜甫詩》先拚一飮醉如泥
【中】〔古文〕《唐韻》陟弓切《集韻》《韻會》《正韻》陟隆切,音忠。《書·大禹謨》允執厥中。《周禮·地官·大司徒》以五禮防民僞,而敎之中。《左傳·成十三年》劉子曰:民受天地之中以生。又《左傳·文元年》舉正於中,民則不惑。《註》舉中氣也。又司中,星名。在太微垣。《周禮·春官·大宗伯》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飌師雨師。又《前漢·律歷志》春爲陽中,萬物以生。秋爲隂中,萬物以成。又中央,四方之中也。《書·召誥》王來紹上帝,自服于土中。《註》洛爲天地之中。《張衡·東京賦》宅中圓大。又正也。《禮·儒行》儒有衣冠中。《周禮·秋官·司刺
【曳尾龟】曳尾涂中之龟。比喻甘贫贱而全身者。唐白居易《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感事而作》诗:“麒麟作脯龙为醢,何似泥中曳尾龟。”宋王禹偁《谪居感事》诗:“兀兀拖肠鼠,悠悠曳尾龟。”参见“曳尾涂中”。
【麒麟】1.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形状像鹿,头上有角,全身有鳞甲,尾像牛尾。古人以为仁兽、瑞兽,拿它象征祥瑞。《管子·封禅》:“今凤凰麒麟不来,嘉穀不生。”宋黄庭坚《送范德孺知庆州》诗:“阿兄两持庆州节,十年麒麟地上行。”郭沫若《屈原》第三幕:“你们要听那妖精的话,说凤凰是鸡,说麒麟是羊子,说龙是蚯蚓,说灵龟是甲鱼。”2.比喻才能杰出的人。《晋书·顾和传》:“和二岁丧父,总角便有清操,族叔荣雅重之,曰:‘此吾家麒麟,兴吾宗者,必此人也。’”3.见“麒麟阁”。4.见“麒麟殿”。
【作】〔古文〕胙《唐韻》則洛切《集韻》《韻會》《正韻》卽各切,臧入聲。興起也。《易·乾卦》聖人作而萬物覩。《書·堯典》平秩東作。又振也。《書·康誥》作新民。又造也。《禮·樂記》作者之謂聖。《詩·鄘風》定之方中,作于楚宮。又爲也。《詩·鄭風》敝予又改作兮。又始也。《詩·魯頌》思馬斯作。又坐作。《周禮·夏官》大司馬敎坐作進退之節。又將作,秦官名。《前漢·百官表》秩二千石,掌宮室。又作猶斮也。《禮·內則》魚曰作之。《註》謂削其鱗。又汨作,逸書篇名。又姓。漢涿郡太守作顯。又與詛同。怨謗也。《詩·大雅》侯作侯祝。又《集韻
【脯】《唐韻》方武切《集韻》《韻會》匪父切《正韻》斐古切,音甫。《說文》肉乾也。《玉篇》脯,腊也。《廣韻》乾脯。《前漢·東方朔傳》乾肉爲脯。《禮·內則》牛脩,鹿脯,田豕脯,麋脯,麕脯。《韻會》薄析曰脯,捶之而施薑椒曰鍛脩。《釋名》脯,搏也。乾燥相搏著也。《禮·曲禮》以脯脩置者,左朐右末。《詩·大雅》爾殽伊脯。《前漢·貨殖傳》濁氏以胃脯而連騎。《註》今大官常以十月作沸湯,燖羊胃,以末椒薑扮之,暴使燥,是也。又《集韻》蓬逋切,音蒲。與酺通。大飮酒也。又《集韻》蒲故切,音步。爲人物災害之神。一曰會聚飮食也。本亦作酺。
【龙】〔古文〕竜龒《唐韻》《集韻》力鍾切《韻會》《正韻》盧容切,音籠。《說文》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廣雅》有鱗曰蛟龍,有翼曰應龍,有角曰虯龍,無角曰螭龍,未升天曰蟠龍。《本草註》龍耳虧聰,故謂之龍。《易·乾卦》時乗六龍以御天。又星名。《左傳·僖五年》龍尾伏辰。《疏》角亢氐房心尾箕爲蒼龍之宿。又《襄二十八年》龍,宋鄭之星也。又山名。龍門,在河東,見《禹貢》。龍山,見《山海經》。封龍,見《括地志》。又邑名。《左傳·成二年》齊侯伐我北鄙,三日取龍。《註》龍,魯邑。在泰山
【醢】《唐韻》《正韻》呼攺切《集韻》許亥切,音海。《說文》肉也。《詩·大雅》醓醢以薦。《疏》醢,肉汁也。《禮·曲禮》毋歠醢。《疏》醢,肉醬也。醬宜鹹,客若歠之,則是醬淡也。《周禮·天官》醢人掌四豆之實,醓醢、蠃醢、蠯醢、蜃蚳醢、兔醢、魚醢、鴈醢。《註》凡作醢者,必先膊乾其肉,乃後莝之,雜以粱麴及鹽,漬以美酒,塗置甁中,百日則成。鄭司農曰:無骨曰醢。又烹也。《史記·魯仲連傳》吾將使秦王烹醢梁王。《前漢·班固敘傳》然卒潤鑊伏質,亨醢分裂。又《韻補》叶虎李切,音喜。《楚辭·九章》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伍子逢殃兮,比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