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诗人

“清朝诗人有哪些,清朝有哪些诗人?清朝诗人大全频道为您收集更多更全清朝诗人!”

唐婉简介

唐婉,字蕙仙,生卒年月不详。

陆游的表妹,陆游母舅唐诚女儿,自幼文静灵秀,才华横溢。

她也是陆游的第一任妻子,后因陆母偏见而被拆散。

也因此写下著名的《钗头凤》(世情薄)。

金圣叹简介

金圣叹(1608~1661)中国清代文学批评家。

名人瑞,字圣叹,以字行。

原名采,字若采,明亡后更名。

一说本姓张。

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明诸生,一生绝意仕进,以著述为业。

性格诙谐怪诞,狂放不羁,好饮酒,言行不同流俗。

学问渊博,议论多警世骇俗。

顺治十八年(1661),清世祖崩,吴地官吏设幕祭灵,时金圣叹与诸生百余人为逐贪官县令哭于文庙,因而以震惊先帝、聚众倡乱罪被处斩。

他诗文均有名,而主要成就在文学批评,尤在小说戏曲的评点上。

他将《庄子》、《离骚》、《史记》、《杜诗》、《水浒传》、《西厢记》合为六才子书,准备逐一评点,仅完成第五、第六两种。

他的评点提高了小说、戏曲地位,评点中颇多精警之见。

著有《沉吟楼诗集》、《唱经堂才子书汇稿》等。

毕沅简介

毕沅(1730~1797)清代官员、学者。

字纕蘅,亦字秋帆,因从沈德潜学于灵岩山,自号灵岩山人。

镇洋(今江苏太仓)人。

乾隆二十五年(1760)进士,廷试第一,状元及第,授翰林院编修。

乾隆五十年(1785)累官至河南巡抚,第二年擢湖广总督。

嘉庆元年(1796)赏轻车都尉世袭。

病逝后,赠太子太保,赐祭葬。

死后二年,因案牵连,被抄家,革世职。

毕沅经史小学金石地理之学,无所不通,续司马光书,成《续资治通鉴》,又有《传经表》、《经典辨正》、《灵岩山人诗文集》等。

邓廷桢简介

邓廷桢(1776-1846),字维周,又字嶰筠,晚号妙吉祥室老人、刚木老人。

汉族,江苏江宁(今南京)人。

祖籍苏州洞庭西山明月湾。

清代官吏,民族英雄。

嘉庆六年进士,工书法、擅诗文、授编修,官至云贵、闽浙、两江总督,与林则徐协力查禁鸦片,击退英舰挑衅。

后调闽浙,坐在粤办理不善事戍伊犁。

释还,迁至陕西巡抚。

有《石砚斋诗抄》等多部著作传世。

江苏南京市有“邓廷桢墓”可供瞻仰、凭吊。

陈沆简介

陈沆(hàng)(1785~1826)著名诗人,文学家,清代古赋七大家之一,被魏源称为“一代文宗”。

原名学濂,字太初,号秋舫,室名简学斋,白石山馆。

蕲水(今湖北浠水县)人。

乾隆五十年(1785)出身于下层官僚家庭。

曾祖父陈嘉霁生前苦读经书,屡试不得志,后抑郁而死。

祖父陈士珂,举于乡,终生未仕,做一个“传道授业解惑”之人。

其父陈光诏,字金门,清乾隆己亥(1779)举人,官授知县。

他为官梗正,善政甚多,口碑极好。

陈沆于嘉庆十八年(1813)中举,二十四年(1819)中进士一甲一名,其策论文章,气势雄浑,论述精辟,笔力奇健,授翰林院修撰,清道光二年(1822),任广东省大主考(学政),次年,任清礼部会试同考官。

官至四川道监察御史。

陈沆卒年,《清史列传》记为道光六年(1826)。

周锡恩撰《陈修撰沆传》则言年四十一,当为道光五年(1825)。

后归葬于浠水县西调军山南麓。

陈沆的诗既不墨守古人,也不随俗转移,其诗造意刻苦而出以自然,语言琢炼而达于质朴,才情流溢而气韵沉深。

徐锡麟简介

徐锡麟(1873年-1907年),字伯荪,号光汉子,浙江山阴(今绍兴)人。

生于地主绅商家庭,幼读私塾,喜欢算术、天文,先后取得廪生、副举人等功名。

因他常宣传革命思想,仇视清廷,其父恐受连累,分了一部分财产给他,表示脱离父子关系。

郑燮简介

郑燮(1693-1765),清代著名文学家、画家,字克柔,号板桥,今江苏兴化人。

他是「杨州八怪」之一,擅长画兰竹,书法也好,自成一家。

查慎行简介

查慎行(1650--1727),名嗣琏,字夏重,浙江海宁人。

诗学宋人,多抒发行旅之情,善用白描手法。

有《敬业堂集》。

厉鹗简介

厉鹗(1692~1752)中国清代文学家。

字太鸿,号樊榭。

浙江杭州人。

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举人。

其诗多游览名山大川之作,以取法宋人为主,是清代雍正乾隆时期「宋诗派」的代表作家。

他的诗清淡娴雅,幽新隽妙,尤长于五言诗。

代表作有《秋夜宿葛岭涵青精舍》、《灵隐寺月夜》、《游仙百咏》等。

厉鹗又是浙派词的领袖,其词多咏物怀古,如[齐天乐]《吴山望隔江霁雪》、[谒金门]《七月既望,湖上雨后作》等,句式练达,措词高雅。

著作有《樊榭山房集》20卷,《宋诗纪事》100卷,《南宋院画录》8卷,《辽史拾遗》2卷等。

宋琬简介

宋琬(1614~1674)清初著名诗人,清八大诗家之一。

字玉叔,号荔裳,汉族,莱阳(今属山东)人。

顺治四年进士,授户部主事,累迁永平兵仆道、宁绍台道。

族子因宿憾,诬其与闻逆谋,下狱三年。

久之得白,流寓吴、越间,寻起四川按察使。

琬诗入杜、韩之室,与施闰章齐名,有南施北宋之目,又与严沆、施闰章、丁澎等合称为燕台七子,著有《安雅堂集》及《二乡亭词》。

袁枚简介

袁枚(1716~1797)中国清代诗人,诗论家。

字子才,号简斋。

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乾隆四年(1739)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

乾隆七年改放外任,在溧水、江浦、沭阳、江宁等地任知县,有政声。

乾隆十三年辞官,定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市),筑室小仓山隋氏废园,改名随园,世称随园先生。

从此不再出仕。

从事诗文著述,广交四方文士。

晚年自号仓山居士。

袁枚与赵翼、蒋士铨并称乾隆三大家。

他活跃诗坛40余年,有诗4000余首,基本上体现了他所主张的性灵说,有独特风格和一定成就。

袁诗思想内容的主要特点是抒写性灵,表现个人生活遭际中的真实感受、情趣和识见,往往不受束缚,时有唐突传统。

在艺术上不拟古,不拘一格,以熟练的技巧和流畅的语言,表现思想感受和捕捉到的艺术形象。

追求真率自然、清新灵巧的艺术风格。

其中较突出的佳作主要有两类:即景抒情的旅游诗和叹古讽今的咏史诗。

袁枚亦工文章,散文如《祭妹文》、《峡江寺飞泉亭记》等,骈文如《与蒋苕生书》、《重修于忠肃庙碑》等,传为名篇。

袁枚又是乾、嘉时期主要诗论家之一。

继明代公安派、竟陵派而持性灵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