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诗人

“清朝诗人有哪些,清朝有哪些诗人?清朝诗人大全频道为您收集更多更全清朝诗人!”

宋琬简介

宋琬(1614~1674)清初著名诗人,清八大诗家之一。

字玉叔,号荔裳,汉族,莱阳(今属山东)人。

顺治四年进士,授户部主事,累迁永平兵仆道、宁绍台道。

族子因宿憾,诬其与闻逆谋,下狱三年。

久之得白,流寓吴、越间,寻起四川按察使。

琬诗入杜、韩之室,与施闰章齐名,有南施北宋之目,又与严沆、施闰章、丁澎等合称为燕台七子,著有《安雅堂集》及《二乡亭词》。

袁枚简介

袁枚(1716~1797)中国清代诗人,诗论家。

字子才,号简斋。

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乾隆四年(1739)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

乾隆七年改放外任,在溧水、江浦、沭阳、江宁等地任知县,有政声。

乾隆十三年辞官,定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市),筑室小仓山隋氏废园,改名随园,世称随园先生。

从此不再出仕。

从事诗文著述,广交四方文士。

晚年自号仓山居士。

袁枚与赵翼、蒋士铨并称乾隆三大家。

他活跃诗坛40余年,有诗4000余首,基本上体现了他所主张的性灵说,有独特风格和一定成就。

袁诗思想内容的主要特点是抒写性灵,表现个人生活遭际中的真实感受、情趣和识见,往往不受束缚,时有唐突传统。

在艺术上不拟古,不拘一格,以熟练的技巧和流畅的语言,表现思想感受和捕捉到的艺术形象。

追求真率自然、清新灵巧的艺术风格。

其中较突出的佳作主要有两类:即景抒情的旅游诗和叹古讽今的咏史诗。

袁枚亦工文章,散文如《祭妹文》、《峡江寺飞泉亭记》等,骈文如《与蒋苕生书》、《重修于忠肃庙碑》等,传为名篇。

袁枚又是乾、嘉时期主要诗论家之一。

继明代公安派、竟陵派而持性灵说。

吕渭老简介

吕渭老(生卒年不详),一作吕滨老,字圣求,嘉兴(今属浙江)人。

宣和、靖康年间在朝做过小官,有诗名。

南渡后情况不详。

赵师岌序其词云:“宣和末,有吕圣求者,以诗名,讽咏中率寓爱君忧国意。

”“圣求居嘉兴,名滨老,尝位周行,归老于家。

”今存《圣求词》一卷。

归庄简介

归庄(1613~1673)明末清初书画家、文学家。

一名祚明,字尔礼,又字玄恭,号恒轩,又自号归藏、归来乎、悬弓、园公、鏖鏊钜山人、逸群公子等,昆山(今属江苏)人。

明代散文家归有光曾孙,书画篆刻家归昌世季子,明末诸生,与顾炎武相友善,有“归奇顾怪”之称,顺治二年在昆山起兵抗清,事败亡命,善草书、画竹,文章胎息深厚,诗多奇气。

有《玄弓》、《恒轩》、传世者名《归玄恭文钞》、《归玄恭遗著》。

归庄出身书香门第,祖父为隆庆时南京大理寺丞、后人赞其散文为“明文第一”的归有光。

父亲归昌世,为昆山三才子之一,书法晋唐,善草书,兼工印篆,擅画兰竹。

归庄自幼受诗书熏陶,为诸生时,即博览群书,下笔数千言不止,工诗文散曲,擅画竹石,尤精于书法,狂草功力更深,时人以为绝伦。

归庄与同里顾绛(顾炎武)学行相推许,俱不谐于俗,时有“归奇顾怪”之目。

十七岁时与顾绛一同参加复社,后又参加惊隐诗社。

崇祯十三年(1640)以特榜被召,鉴于国事日非,辞不赴。

归庄的诗文,以反对清朝统治、富有民族气节之作为主体。

孔尚任简介

孔尚任(1648~1718)中国清代戏曲作家。

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别号岸堂,自署云亭山人。

山东曲阜人。

孔子六十四代孙。

青年时隐居石门山读书,后纳捐为国子监生。

康熙二十三年(1684),康熙帝南巡返经曲阜,孔尚任被荐去御前讲经,甚得赏识,破格录用,次年入京为国子监博士。

二十五年随工部侍郎孙在丰往扬州治河湖海三年。

回京后迁户部主事,升户部广东司员外郎。

三十八年六月,《桃花扇》历经10余年惨淡经营,三易其稿始成。

次年即遭罢官。

关于孔尚任的罢官原因,后世学者看法不一:有人认为因《桃花扇》的思想内容为清廷所忌而惹祸;有人认为被诬卷入了贪污案件而去职。

孔尚任除代表作《桃花扇》之外,还与顾彩合撰《小忽雷》传奇,描写唐代梁厚本与郑盈盈的爱情故事,鞭笞暴虐骄横的权奸,痛斥趋炎附势的小人,主题思想与《桃花扇》一脉相承。

孔尚任还著有《石门山集》、《湖海集》、《岸堂集》、《出山异数记》、《人瑞录》等。

今人汪蔚林辑有《孔尚任诗文集》。

朱彝尊简介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词人,学者。

号竹垞,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

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

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以布衣授翰林院检讨,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

三十一年归里,专事著述。

朱彝尊作文、考据都擅长。

诗歌工整雅健,与当时王士禛南北齐名。

以他为代表的浙派词(一称浙西派)和以陈维崧为代表的阳羡词派,在词坛并峙称雄。

他所辑成的《词综》是中国词学方面的重要选本。

朱彝尊论词重「醇雅」,讲究寄托。

但他又以为诗词有别,词宜于宴乐嬉逸,歌咏太平,这对浙派词人和他自己的作品都起了不良影响。

朱彝尊的词现存500多首,风格清雅疏宕。

但过分追求技巧,讲究声律,偏重词句琢磨,作品虽多,题材仍不免狭窄。

著有《曝书亭集》80卷,《日下旧闻》42卷,《经义考》300卷;选《明诗综》100卷,《词综》36卷。

冯云山简介

冯云山(1822年~1852年),又名乙龙,号绍光。

广东花县(今属广州市)禾落地村人。

汉族客家人,原籍广东龙川县石灰窑村。

自幼喜读经史、天文、地理,曾参加科举考试,后在村中设馆授徒,以塾师为业。

后为太平天国运动初期的重要领袖之一,官封南王,七千岁。

沈复简介

沈复 (1763年—1825),字三白,号梅逸,清乾隆二十八年生于长洲(今江苏苏州)。

清代文学家。

著有《浮生六记》。

工诗画、散文。

据《浮生六记》来看,他出身于幕僚家庭,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曾以卖画维持生计。

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随父亲到浙江绍兴求学。

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乾隆皇帝巡江南,沈复随父亲恭迎圣驾。

后来到苏州从事酒业。

他与妻子陈芸感情甚好,因遭家庭变故,夫妻曾旅居外地,历经坎坷。

妻子死后,他去四川充当幕僚。

此后情况不明。

纪昀简介

纪晓岚,纪昀(jǐ yún),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

生于清雍正二年(1724)六月,卒于嘉庆十年(1805)二月,历雍正、乾隆、嘉庆三朝,享年八十二岁。

因纪晓岚“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嘉庆帝御赐碑文),故卒后谥号文达,乡里世称文达公。

纪晓岚儿时,居景城东三里之崔尔庄。

四岁开始启蒙读书,十一岁随父入京,读书生云精舍。

二十一岁中秀才,二十四岁应顺天府乡试,为解元。

接着纪晓岚母亲去世,在家服丧,闭门读书。

纪晓岚三十一岁考中进士,为二甲第四名,入翰林院为庶吉士,授任编修,办理院事。

外放福建学政一年,丁父忧。

服阕,即迁侍读、侍讲,晋升为右庶子,掌太子府事。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授纪晓岚贵州都匀知府,未及纪晓岚赴任,即以四品服留任,擢为侍读学士。

同年,纪晓岚因坐卢见曾盐务案,谪乌鲁木齐佐助军务。

召还,授编修,旋复侍读学士官职,受命纪晓岚为《四库全书》总纂官,惨淡经营十三年, 《四库全书》大功告成,篇帙浩繁,凡三千四百六十种,七万九千三百三十九卷,分经、史、子、集四部。

高鹗简介

生卒年: 约1738—约1815 清代文学家。

字兰墅,一字云士。

因酷爱小说《红楼梦》,别号“红楼外史”。

汉军镶黄旗内务府人。

祖籍铁岭(今属辽宁),先世清初即寓居北京。

赵翼简介

赵翼(1727~1814)清代诗人,史学家。

字云崧,一字耘崧,号瓯北。

阳湖今江苏常州)人。

乾隆二十六年(1761)进士,授翰林院编修。

曾任镇安、广州知府,官至贵西兵备道。

乾隆三十八年辞官家居,曾一度主讲扬州安定书院。

赵翼与袁枚、蒋士铨齐名,合称乾隆三大家。

他论诗也重「性灵」,主创新,与袁枚接近。

所著《瓯北诗话》系统地评论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陆游、苏轼等10家诗,立论比较全面、允当。

赵翼存诗4800多首,以五言古诗最有特色。

有诗集53卷及《瓯北诗话》,史学著作《廿二史札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