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诗人

“清朝诗人有哪些,清朝有哪些诗人?清朝诗人大全频道为您收集更多更全清朝诗人!”

陈恭尹简介

陈恭尹(1631 ~1700)字元孝,初号半峰,晚号独漉子,又号罗浮布衣,汉族,广东顺德县(今佛山顺德区)龙山乡人。

著名抗清志士陈邦彦之子。

清初诗人,与屈大均、梁佩兰同称岭南三大家。

又工书法,时称清初广东第一隶书高手。

有《独漉堂全集》,诗文各15卷,词1卷。

陈恭尹“修髯伟貌,气局深沉”,其父陈邦彦为明末岭南抗清主力,与陈子壮、张家玉一起,被尊为“岭南三忠”。

清顺治三年(1646)清军陷广州,其父陈邦彦举兵抗清,兵败被俘,被清军寸磔于市,全家除陈恭尹侥幸逃走外均同时遇难。

丧亲之痛,延续到陈恭尹晚年,仍无法释怀。

他晚号“独漉子”,取自古乐府:“独漉独漉,水深泥触。

……父冤不报,欲活何为!”南明时,陈恭尹进朝泣陈其父为国殉难情状,永历帝授以世袭锦衣卫指挥佥事之职。

南明亡后,陈恭尹定居广州,与友人何衡、何绛、陶窳、梁梿相与砥砺名节,发愤读书,世称“北田五子”。

后“三藩之乱”爆发,屈大均从吴军于桂。

陈恭尹与屈相交甚深,又“以名重为时所指目”,康熙十七年(1678),陈恭尹被捕下狱,关押二百日后始得解脱。

成鹫简介

成鹫(1637-1722),清朝初年广东肇庆鼎湖山庆云寺僧。

又名光鹫,字迹删,号东樵山人。

俗姓方,名觊恺,字麟趾,番禺(今属广东省)人。

出身书香仕宦世家。

年四十一,从本师西来离幻即石洞和尚披剃。

继法于硕堂禅师,系憨山大师徒孙。

与陶环、何绛等南明抗清志士为生死之交。

与屈大均、梁佩兰唱酬,粤中士人多从教游。

先后主持澳门普济寺、肇庆庆云寺、广州大通寺,终于大通。

其为人豪放倜傥,诗文亦卓厉痛快,尽去雕饰,颇有似庄子处。

沈德潜誉为诗僧第一。

作品有《楞严直说》十卷、《鼎湖山志》八卷、《咸陟堂集》四十三卷、《金刚直说》一卷、《老子直说》二卷、《庄子内篇注》一卷等。

文廷式简介

文廷式(1856~1904),近代词人、学者、维新派思想家。

字道希(亦作道羲、道溪),号云阁(亦作芸阁),别号纯常子、罗霄山人、芗德。

江西萍乡人。

出生于广东潮州,少长岭南,为陈澧入室弟子。

光绪十六年(1890年)榜眼。

1898年戊戌政变后出走日本。

1904年逝世于萍乡。

褚人获简介

褚人获,字稼轩,又字学稼,号石农,江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

明末清初文学家,一生未曾中试,也未曾做官。

但他有多方面的才能,著作颇丰。

传世的有《坚瓠集》、《读史随笔》、《退佳琐录》、《续蟹集》、《宋贤群辅录》等。

他交游广泛,与尤侗、洪升、顾贞观、毛宗岗等清初著名作家来往甚密。

屈大均简介

屈大均(1630~1696)明末清初诗人。

初名绍隆,字翁山,又字介子。

番禺(今属广东)人。

顺治三年(1646)清军陷广州,次年,屈大均参加反清斗争,同年失败。

顺治七年清兵再围广州,屈大均在番禺县雷峰海云寺削发为僧,名其所居为「死庵」,以示誓不为清廷所用之意。

顺治十三年开始北游,志图恢复。

康熙二十二年(1683),因郑成功的孙子克塽降清,屈大均大失所望,即由南京携家归番禺,终不复出。

屈大均具有多方面的文学才能,而以诗的成就最高。

他一生跋涉山川,联络志士,冀求恢复。

发而为诗,主要是写这种经历和情怀。

其诗在内容上表现了满怀爱国忧国之情,也有一些诗对南明政权的腐败表示痛心和气愤,并揭露清朝的苛政,对广大人民的祸难疾苦表示深切的同情。

诗的艺术特点是气魄豪放,笔力遒劲,富于瑰奇的想象,为岭南三家之冠。

屈大均的著作在乾隆时曾遭禁毁,后人辑存的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此外,尚有《道援堂词》。

姚鼐简介

姚鼐(nài)(1731~1815)清代著名散文家,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

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在今桐城中学内),世称惜抱先生、姚惜抱,安徽桐城人。

乾隆二十八年(1763)中进士,任礼部主事、四库全书纂修官等,年才四十,辞官南归,先后主讲于扬州梅花、江南紫阳、南京钟山等地书院四十多年。

著有《惜抱轩全集》等,曾编选《古文辞类纂》。

吴藻简介

吴藻,清(一七九九―一八六二)女。

字苹香,自号玉岑子,仁和(今杭州)。

人。

幼而好学,长则肆力于词,又精绘事,尝写饮酒读骚图。

著有香南雪北庐集、花帘书屋诗、花帘词、读骚图曲。

陈淑兰简介

陈淑兰自幼习诗,曾拜乾隆年间诗坛盟主袁枚为师。

她与邓宗洛结婚后,夫妻相亲相爱,感情极深,时常寻张索句,切磋琢磨木,生活幸福。

但是邓的才情却不如妻子,又屡试不中,抑郁不得志,投水自尽。

陈淑兰痛哭至极,引颈投环,被公公救下。

这时,她甚有悔意。

由于他与丈夫没有子女,所以便过继了一个儿子,然而安葬了丈夫,又一次投环自杀。

在书桌上,人们发现了她的遗言:“有子事翁,吾心安;郎柩既行,吾不独生矣!”古人曾评论她的死,并非一般的节烈殉夫,而是因为真正的爱情所致。

龚翔麟简介

龚翔麟(1658—1733)清代藏书家、文学家。

字天石,号蘅圃,又号稼村,晚号田居,浙江仁和(今杭州)人。

康熙二十年中顺天乡试乙榜。

由工部主事累迁御史,有直声,致仕归。

工词,与朱彝尊等合称浙西六家,著有《田居诗稿》、《红藕庄词》。

黄任简介

黄任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生于福建省永福(永泰)县白云乡,世代书香门第。

曾祖父为明天启进士、翰林院编修黄文焕,因编修过国史,人称“太史公”。

黄任家学渊源,少俊好学,12岁受业于福州著名诗人许友,外祖父处学诗;同时又拜擅长楷书的林佶进士学书法。

康熙四十一年(1702)举于乡,曾7次进京会试,均不第。

雍正元年(1723)出任广东四会县令,次年兼署高要县事,在任期间颇有口碑 。

高要系古端州地,所辖之端溪三洞,正是著名的砚石产地。

黄任工诗善书,尤有砚癖,于是在任上节衣缩食,将余俸购买砚石,得良砚百余台。

黄任后为小人所妒,于雍正五年(1727)被劾去职。

罢官归里时,他选择质地最好者交付良工精制,最后选取十方最佳者,视为至宝。

在他的福州住宅南后街光禄坊早题巷的香草斋中修建十砚轩收藏这些砚石,并自号十砚老人。

 

黄任既爱砚,白日坐卧轩中,摩娑抚玩;晚上又让他的小妾把这些名砚抱到床上,与他同床而眠,说这样可得阴气,使之更加润滑。

他还为这十方砚石取了美无度、古砚轩、十二星、天然、生春红、著述、风月、写裙、青花、蕉石等名字。

黄任不仅爱砚,还能刻砚,他常把赋诗刻于砚背铭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