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德潜简介
沈德潜(1673~1769 )字确士,号归愚,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清代诗人。
乾隆元年(1736)荐举博学鸿词科,乾隆四年(1739)成进士,曾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
为叶燮门人,论诗主格调,提倡温柔敦厚之诗教。
其诗多歌功颂德之作,但少数篇章对民间疾苦有所反映。
所著有《沈归愚诗文全集》。
又选有《古诗源》、《唐诗别裁》、《明诗别裁》、《清诗别裁》等,流传颇广。
“清朝诗人有哪些,清朝有哪些诗人?清朝诗人大全频道为您收集更多更全清朝诗人!”
沈德潜(1673~1769 )字确士,号归愚,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清代诗人。
乾隆元年(1736)荐举博学鸿词科,乾隆四年(1739)成进士,曾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
为叶燮门人,论诗主格调,提倡温柔敦厚之诗教。
其诗多歌功颂德之作,但少数篇章对民间疾苦有所反映。
所著有《沈归愚诗文全集》。
又选有《古诗源》、《唐诗别裁》、《明诗别裁》、《清诗别裁》等,流传颇广。
况周颐(1859~1926)晚清官员、词人。
原名周仪,因避宣统帝溥仪讳,改名周颐。
字夔笙,一字揆孙,别号玉梅词人、玉梅词隐,晚号蕙风词隐,人称况古,况古人,室名兰云梦楼,西庐等。
广西临桂(今桂林)人,原籍湖南宝庆。
光绪五年举人,曾官内阁中书,后入张之洞、端方幕府。
一生致力于词,凡五十年,尤精于词论。
与王鹏运、朱孝臧、郑文焯合称“清末四大家”。
著有《蕙风词》、《蕙风词话》。
董士锡,清朝嘉庆年间人,字晋卿,一字损甫,籍贯江苏武进。
副榜贡生,候选直隶州州判。
幼从大母受《孝经》章句,及就外傅读诸经史,悉能通解。
年十六,从两舅氏张皋文、宛邻游,承其指授,古文赋诗词皆精妙,而所受虞仲翔《易》义尤精。
顾家贫,非客游无以为养。
馆于张古馀、阮芸台、方茶山、洪石农诸处,率名公卿也。
又历主通州紫琅书院,扬州广陵、泰州两书院讲席,所至士皆慕而化之。
李申耆应聘修《怀远志》,因事去,必待君蒇其事,其倾服如此。
道光辛巳,佐房师难扬道苏公幕。
乡试期迫,值苏染时疫,或劝舍之而行,作色峻拒,卒留侍疾数阅月。
南河总督黎襄勤公知君才,及是贤君之为,延纂《续行水金鉴》。
《金鉴》作于雍正间,岁久未辑。
则以为前作详于考古,略于征今;今续之者宜详于征今,而略于考古。
如永定河之工程,今增于古几十倍矣,而前书未评,尤宜备载。
因草创数十条以上,公大叹服。
三载书未就,襄勤遽逝。
继任张公仍敦请纂修,而卒成之。
自中岁左肘生瘤,治不获效,其后竟以瘤败致死。
吴潜(1195—1262) 字毅夫,号履斋,宣州宁国(今属安徽)人。
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
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
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
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
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
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
格调沉郁,感慨特深。
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周之琦[清](公元一七八二年至一八六二年)字稚圭,河南群符人。
生于清高宗乾隆四十七年,卒于穆宗同治元年,年八十一岁。
嘉庆十三年(公元一八0八年)进士,改庶吉士。
散馆,授编修。
累官广西巡抚,疏言筑堤赈灾等事,凡数十上。
道光二十六年,因病乞休。
卒于家。
之琦工词,浑融深厚,瓣香北宋,有《金梁梦月词》二卷,《怀梦词》二卷,《鸿雪词》二卷,《退庵词》一卷,总名《心日斋词》,传于世。
辑有《心日斋十六家词选》。
谭献称其“截断众流,金针度与,虽未及皋文、保绪之陈义甚高,要亦倚声家疏凿手”。
(《箧中词》三)其自为词有《心日斋词》四种。
朱孝臧题云:“舟如叶,着岸是君恩。
一梦金梁馀旧月,千年玉笥有归云,片席蜕岩分。
”(《彊村语业》卷三)其词格故与元张翥为近也。
第一种为《金梁梦月词》,有写刻本,绝精。
生卒年: 约1738—约1815 清代文学家。
字兰墅,一字云士。
因酷爱小说《红楼梦》,别号“红楼外史”。
汉军镶黄旗内务府人。
祖籍铁岭(今属辽宁),先世清初即寓居北京。
[清]僧。
字芥航,一作芥舟,号六不(一作不须,又作不不)头陀。
了禅弟子。
江苏盐城蔡氏子。
家贫,披薙于吴门三元宫,后到宝华山,晚年居焦山。
彭玉麟(一八一六―一八九0)与订方外交,工诗善画,画兰竹颇佳。
《清朝书画家笔录》
陈文述(1771~1843)初名文杰,字谱香,又字隽甫、云伯,英白,后改名文述,别号元龙、退庵、云伯,又号碧城外史、颐道居士、莲可居士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嘉庆时举人,官昭文、全椒等知县。
诗学吴梅村、钱牧斋,博雅绮丽,在京师与杨芳灿齐名,时称“杨陈”,著有《碧城诗馆诗钞》、《颐道堂集》等。
蒋春霖(1818~1868)晚清词人。
字鹿潭,江苏江阴人,后居扬州。
咸丰中曾官两淮盐大使,遭罢官。
一生潦倒,后因情事投水自杀(一说仰药死)。
早年工诗,中年一意于词,与纳兰性德、项鸿祚有清代三大词人之称,所作《水云楼词》以身遭咸丰间兵事,特多感伤之音,诗作传世仅数十首,称《水云楼賸稿》。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词人,学者。
号竹垞,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
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
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以布衣授翰林院检讨,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
三十一年归里,专事著述。
朱彝尊作文、考据都擅长。
诗歌工整雅健,与当时王士禛南北齐名。
以他为代表的浙派词(一称浙西派)和以陈维崧为代表的阳羡词派,在词坛并峙称雄。
他所辑成的《词综》是中国词学方面的重要选本。
朱彝尊论词重「醇雅」,讲究寄托。
但他又以为诗词有别,词宜于宴乐嬉逸,歌咏太平,这对浙派词人和他自己的作品都起了不良影响。
朱彝尊的词现存500多首,风格清雅疏宕。
但过分追求技巧,讲究声律,偏重词句琢磨,作品虽多,题材仍不免狭窄。
著有《曝书亭集》80卷,《日下旧闻》42卷,《经义考》300卷;选《明诗综》100卷,《词综》36卷。
左辅(1751—1833)字仲甫,一字蘅友,号杏庄,江苏阳湖人。
乾隆进士。
以知县官安徽,治行素著,能得民心。
嘉庆间,官至湖南巡抚。
辅工诗词古文,著有《念菀斋诗、词、古文、书牍》五种,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