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洵简介
- 阅读更多 关于 陈洵简介
- 18 次浏览
陈洵,字述叔,别号海绡,是广东江门市潮连芝山人(前属新会县潮连乡),生于清朝同治十年(1871年) 。
少有才思,聪慧非凡,尤好填词。
光绪间曾补南海县学生员。
后客游江西十余年,风尘仆仆,蹇滞殊甚。
返回广州之后为童子师,设馆于广州西关,以舌耕糊口,生活穷窘。
辛亥(1911年)革命后,受到新潮流的影响,思想有所变化,是年在广州加入南国诗社。
晚岁教授广州中山大学。
“清朝诗人有哪些,清朝有哪些诗人?清朝诗人大全频道为您收集更多更全清朝诗人!”
陈洵,字述叔,别号海绡,是广东江门市潮连芝山人(前属新会县潮连乡),生于清朝同治十年(1871年) 。
少有才思,聪慧非凡,尤好填词。
光绪间曾补南海县学生员。
后客游江西十余年,风尘仆仆,蹇滞殊甚。
返回广州之后为童子师,设馆于广州西关,以舌耕糊口,生活穷窘。
辛亥(1911年)革命后,受到新潮流的影响,思想有所变化,是年在广州加入南国诗社。
晚岁教授广州中山大学。
张景祁(1827-?) 清末文学家。
浙江钱塘(今杭州)人。
原名左钺,字蘩甫,号韵梅(一作蕴梅),又号新蘅主人。
同治十三年(公元一八七四年)进士。
曾任福安、连江等地知县。
晚年渡海去台湾,宦游淡水、基隆等地。
工诗词。
历经世变,多感伤之音,作品贴近时代,有许多叙事咏史之作。
有《新蘅词》、《蘩圃集》、《研雅堂诗、文、骈体文》等。
冯班(1602~1671) 明末清初诗人。
字定远,晚号钝吟老人。
江苏常熟人。
明末诸生,从钱谦益学诗,少时与兄冯舒齐名,人称“海虞二冯”。
入清未仕,常常就座中恸哭,人称其为“二痴”。
冯班是虞山诗派的重要人物,论诗讲究“无字无来历气”,反对严羽《沧浪诗话》的妙悟说。
有《钝吟集》、《钝吟杂录》、《钝吟书要》和《钝吟诗文稿》等。
冯班为钱谦益弟子,被称为“虞山诗派”的传人之一。
论诗反对宋代严羽《沧浪诗话》的“妙悟”说,以为“似是而非,惑人为最”(《严氏纠谬》)。
他主张“诗以道性情”,但最后又归结到温柔敦厚。
他也主张善于学古,“不善学古者,不讲于古人之美刺,而求之声调气格之间,其似也不似也则未可知,假令一二似之,譬如偶人刍狗徒有形象耳”(《马小山停云集序》)。
他提倡“隐秀之词”,“隐者,兴在象外,言尽而意不尽者也;秀者,章中迫出之词,意象生动者也”(《钝吟杂录》)。
他的论诗主张对反神韵说的赵执信很有影响。
他在晚年的著述《碧云仙师笔法录》中将冯班称作“碧云仙师”,奉若神灵。
龚自珍(1792-1841),清末思想家、文学家。
一名巩祚,易简,字(王瑟)人,号定庵。
浙江仁和人。
道光进士。
曾任内阁中书、礼部主事。
他支持林则徐禁烟,建议加强战备。
他反对清末土地兼并,反对君主独裁。
其为文纵横,自成一家,诗风瑰丽奇肆,辑有《龚自珍全集》。
林嗣环,字铁崖,号起八。
清代顺治年间的福建晋江人,当时的进士。
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生,从小聪颖过人,七岁即能属文。
及长赴试,因文章峭奇卓绝,考官疑为他人代笔,故不得售。
嗣环遇挫折不气馁,倍加发愤功读。
于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壬午科中举人,继而于清顺治六年(1649年)已丑科登进士第。
授太中大夫,持简随征,便宜行事。
后调任广东琼州府先宪兼提督学政。
刘墉(1719~1804),字崇如,号石庵,另有青原、香岩、东武、穆庵、溟华、日观峰道人等字号,清代书画家、政治家。
山东省高密县逄戈庄人(原属诸城),祖籍江苏徐州丰县。
乾隆十六年(1751年)进士,刘统勋子。
官至内阁大学士,为官清廉,有乃父之风。
刘墉是乾隆十六年的进士,做过吏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
工书,尤长小楷,传世书法作品以行书为多。
嘉庆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卒于京。
谥文清。
[约公元一二三一年前后在世]字惟晓,山阴人。
生卒年均不详,约宋理宗绍定中前后在世。
嘉定十年(公元一二一七年)进士。
自几漕除右司郎官。
与吴文英唱和。
当未第时,游苕溪恋一妓女。
十年再往,则已为人所据,且已生子,而犹挂名籍中。
于是假郡将命召之,久而始来,颜色瘁赧,相对若不胜情。
焕作唐多令赠之,为时盛传。
焕的著作,有梅津集,《绝妙好词笺》其词多酸苦之辞。
魏源(1794~1857年),清代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先行者之一。
名远达,字默深,又字墨生、汉士,号良图,汉族,湖南邵阳隆回人,道光二年举人,二十五年始成进士,官高邮知州,晚年弃官归隐,潜心佛学,法名承贯。
魏源认为论学应以“经世致用”为宗旨,提出“变古愈尽,便民愈甚”的变法主张,倡导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总结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想。
金农(1687~1764)中国清代画家,书法家。
字寿门,号冬心,别号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百二砚田富翁、苏伐罗吉苏伐罗(即金吉金)等。
仁和(今浙江杭州)人。
博学多才,工诗词、书画,精于鉴赏,曾奔走南北,终无所遇,一生不得志,后定居扬州,以书画为生。
50岁后始学画,擅梅、兰、竹、人物、佛像、山水等。
其画不专师某家某派,而是以其深厚的书法功底和丰富的文化修养及平生所见大量的名迹,使其作品别具一格。
所画人物造型奇古夸张,笔法古拙简练,形象鲜明突出;山水构图别致,随意挥写点染,简朴疏秀;其梅、竹用笔奇拙,凝练厚重。
书法从《天发神谶碑》、《禅国山碑》、《谷郎碑》变化而出,运笔扁方,竖轻横重,别具奇趣,风格独特,自谓漆书。
金农的书画在当时享誉很高,为扬州八怪之一。
有《山水人物册》、《月华图》、《携杖图》、《东萼吐华图》、《墨竹图》等传世。
著《冬心诗集》、《冬心随笔》、《冬心杂著》等。
字嘉言,号澹庵,别号青铜。
祖籍明代北直隶河间府(今河北河间),因先辈参军到陕西,安家于咸宁(今陕西宜川境内)。
曾祖父时又迁居宁夏西路中卫广武营(今青铜峡广武),入籍宁夏。
15岁入学,20岁中举,次年登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