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澈黄河底,乙未政和年
| 诗句 | 读音 |
|---|---|
| 乙未政和年 | 平仄:仄 仄 仄 平 平 韵脚:下平一先 拼音: yǐwèizhènghé|hè|huó|huò|húnián |
| 清澈黄河底 | 平仄:平 仄 平 平 韵脚:上十一薺 拼音: qīng chèhuáng hé3|0 |
清澈黄河底,乙未政和年释义
【乙】《唐韻》於筆切《集韻》億姞切《韻會》《正韻》益悉切,音鳦。十幹名。東方木行也。《爾雅·釋天》太歲在乙曰旃蒙。月在乙曰橘。《前漢·律歷志》奮軋於乙。《京房易傳》乙,屈也。又凡讀書,以筆志其止處曰乙。《史記·東方朔傳》朔初上書,人主從上方讀之,止輒乙其處,讀三月乃盡。又唐試士式,塗幾字,乙幾字。抹去譌字曰塗,字有遺脫,句其旁而增之曰乙。又《太乙數》有君基太乙,五福太乙諸名。又《前漢·藝文志》有天乙三篇。《註》天乙謂湯,其言非殷時,皆假託也。又姓。漢南郡大守乙世,前燕護軍乙逸,明乙瑄,乙山。又《爾雅·釋魚》魚腸
【未】《唐韻》《集韻》《類篇》《韻會》《正韻》無沸切,音味。《說文》未,味也。六月,百果滋味已具,五行木老於未,象木重枝葉之形。《爾雅·釋天》太歲在未曰協洽。《禮·月令註》季夏者,斗建未之辰也。又《前漢·律歷志》昧薆於未。《釋名》未,昧也。日中則昃,向幽昧也。又《玉篇》未猶不也,未有不,卽有也。又未央,複姓。見《李淳風·乙巳占》。
【年】漢典考證:〔又叶禰因切,音民。〕 謹按禰因切非民字之音。謹照音義民改紉。考證:〔又叶禰因切,音民。〕 謹按禰因切非民字之音。謹照音義民改紉。
【清澈】1.犹明察。《楚辞·九章·惜往日》:“君含怒而待臣兮,不清澈其然否。”王逸注:“内弗省察其侵冤也。澈,一作澂。”清冯桂芬《启肃毅伯李公论清丈书》:“州县公事无不乐於糊涂而恶於清澈者,於田赋为尤甚。”2.清净透明。晋陆云《寒蝉赋》:“轻羽涉池,清澈微激。”唐薛用弱《集异记·嘉陵江巨木》:“江水清澈,毫髮可见。”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二》:“自沙涧至此,诸水俱清澈可爱。”曹禺《王昭君》第三幕:“王昭君坐在石墩上,望着明净清澈的皓月。”3.清明。多指人的神色。《南齐书·张融传》:“融形貌短丑,精神清澈。
【黄河】中国第二大河。上源卡日曲出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各姿各雅山麓,东流经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等省区,在山东省北部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24万平方公里。晋成公绥《大河赋》:“览百川之弘壮兮,莫尚美於黄河。”《明史·河渠志一》:“黄河,自唐以前,皆北入海。”魏巍《开辟中国的黄金时代》:“你还会看见黄河,奔腾不羁的黄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