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无风浪自涌,中流歌啸倚半酣
诗句 | 读音 |
---|---|
清晨无风浪自涌 | 平仄:平 平 平 平 仄 仄 平 韵脚:上二腫 拼音: qīng chénwúfēng làngzìyǒng|chōng |
中流歌啸倚半酣 | 平仄:平 平 平 仄 仄 仄 平 韵脚:下平二十三談 拼音: zhōng liúgē xiào3bànhān |
清晨无风浪自涌,中流歌啸倚半酣释义
【清晨】早晨。指日出前后的一段时间。汉贾谊《新书·官人》:“清晨听治,罢朝而议论。”三国魏曹植《赠白马王彪》诗:“清晨发皇邑,日夕过首阳。”唐杜甫《白水崔少府十九翁高斋三十韵》:“清晨陪躋攀,傲睨俯峭壁。”《儿女英雄传》第二九回:“次日清晨,儿女早来问安。”茅盾《子夜》二:“清晨五时许,疏疏落落下了几点雨。”
【无】〔古文〕《唐韻》武夫切,音巫。《說文》,亡也。奇字,无通。王育說,天屈西北爲无。《易·乾卦》无咎。《釋文》无音無。易內皆作此字。《藝苑雄黃》无亦作亡。古皆用亡无,秦時始以蕃橆之橆爲有無之無。詩、書、春秋、禮記、論語本用无字,變篆者變爲無,惟易、周禮盡用无。然論語亡而爲有,我獨亡,諸無字,蓋變隸時誤讀爲存亡之亡,故不改也。又《廣韻》莫胡切,音模。南无,出《釋典》。(無)〔古文〕《唐韻》武扶切《廣韻》武夫切《集韻》《韻會》《正韻》微夫切,音巫。《說文》亡也。《玉篇》不有也。《書·舜典》剛而無虐,而無傲。又《益
【风浪】水面上的风和波浪。《后汉书·西南夷传·邛都》“南人以为邛河”李贤注引汉李膺《益州记》:“渔人採捕,必依止宿,每有风浪,輒居宅侧,恬静无它。”唐陆龟蒙《相和歌辞·江南曲》:“寄语櫂船郎,莫夸风浪好。”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艺九·孙豹人诗》:“孙豹人枝蔚游焦山,中流风浪大作,舟人失色。”2.比喻艰险的遭遇。宋叶适《题五畏斋》诗:“君不见匹夫胆大气如山,风浪只在须臾间。”明李贽《与城老书》:“大抵七十之人,平生所经风浪多矣。”魏巍《东方》第一部第十四章:“这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别说什么大风浪,连婚丧嫁娶都经不起
【自】〔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疾二切,音字。《玉篇》由也。《集韻》從也。《易·需卦》自我致寇,敬愼不敗也。《疏》自,由也。《書·湯誥》王歸自克夏,至于亳。《詩·召南》退食自公,委蛇委蛇。《傳》自,從也。又《玉篇》率也。又《廣韻》用也。《書·臯陶謨》天秩有禮,自我五禮,有庸哉。《傳》自,用也。《詩·周頌》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傳》自彼成康,用彼成安之道也。《古義》自彼者,近數昔日之辭。又自然,無勉强也。《世說新語》絲不如竹,竹不如肉,漸近自然。又《集韻》己也。《正韻》躬親也。《易·乾卦》
【涌】《唐韻》余隴切《集韻》《韻會》尹竦切,音勇。《說文》騰也。《司馬相如·上林賦》洶涌澎湃。又水名。《水經》江水至華容縣,又東涌水注之。 《集韻》或作湧。
【中流】1.犹中道,正道。《荀子·礼论》:“文理繁,情用省,是礼之隆也。文理省,情用繁、是礼之杀也。文理情用,相为内外表里,并行而杂,是礼之中流也。”王先谦集解:“中流,犹中道。”章炳麟《新方言·音表》:“钱大昕者,可谓得其中流矣;戴震者,可谓会其玄极矣;何秋涛等,盖无讥焉。”2.江河中央;水中。《史记·周本纪》:“武王渡河,中流,白鱼跃入王舟中。”唐张祜《题润州金山寺》诗:“树影中流见,鐘声两岸闻。”清李渔《怜香伴·赐姻》:“几曾见从井救人,人岸先登,自己反沉中流。”毛泽东《沁园春·长沙》词:“到中流击水,浪遏
【歌啸】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刘道真少时常渔草泽,善歌啸,闻者莫不留连。”宋苏轼《次韵张琬》:“半日偷闲歌啸里,百年待尽往来中。”明唐顺之《书<秦风·蒹葭>三章后》:“临流歌啸,渺然有千里江湖之思。”
【倚】《唐韻》於綺切《集韻》巨綺切《韻會》《正韻》隱綺切,音輢。因也。《老子·道德經》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又《左傳·昭五年》薳啓彊曰:設机而不倚,爵盈而不飮。又恃也。《前漢·韓信傳》百姓罷極怨望,容容無所倚。又偏也,側也。《禮·問喪》居于倚廬。又倚瑟,合曲也。《前漢·張釋之傳》愼夫人倚瑟而歌。今塡詞家謂之倚聲。又姓。楚左史倚相之後。又《正韻》於戲切,音意。義同。又《集韻》與奇同。《荀子·修身篇》倚魁之行。《註》引《揚子·方言》:秦晉之閒,凡物體不具謂之倚。又《莊子·天下篇》南方有倚人焉,曰黃繚。音義同畸。
【半】《唐韻》《集韻》《韻會》博漫切,般去聲。《說文》物中分也。从八从牛。牛爲物大,可以分也。《易·繫辭》思過半矣。《禮·學記》不善學者,師勤而功半。《韓非子·內儲篇》疑也者,以爲可者半,不可者半。又《集韻》《韻會》《正韻》普半切,音泮。大片也。《前漢·李陵傳》令軍士人持二升糒,一半冰。《註》師古曰:半,讀曰判。判,大片也。又《韻補》叶眠切,音鞭。《道藏謌》遊雲落太陽,颰景凌三天。千秋似淸旦,萬歲猶日半。
【酣】《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胡甘切,音邯。《說文》酒樂也。《徐曰》飮洽也。《玉篇》樂酒也,不醉也。《書·伊訓》酣歌于室。《傳》樂酒曰酣。《戰國策》平原君乃置酒,酒酣起前,以千金爲魯連壽。《韻會》俗作呼甘切者,非。又《集韻》呼紺切,音顑。飮酒未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