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游荡不知返,留住金陵又几时
诗句 | 读音 |
---|---|
青春游荡不知返 | 平仄:平 平 平 仄 平 平 仄 韵脚:上二十阮 拼音: qīng chūnyóu dàngbù|fǒuzhī|zhìfǎn |
留住金陵又几时 | 平仄:平 仄 平 平 仄 平 平 拼音: liú zhùjīn língyòu1|3shí |
青春游荡不知返,留住金陵又几时释义
【青春】1.指春天。春季草木茂盛,其色青绿,故称。《楚辞·大招》:“青春受谢,白日昭只。”王逸注:“青,东方春位,其色青也。”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明刘基《风入松》词:“但道青春未谢,不知芳径苔深。”李大钊《时》:“一生最好是少年,一年最好是青春。”2.指青年时期;年纪轻。《文选·潘尼<赠陆机出为吴王郎中令>诗》:“予涉素秋,子登青春。”李善注:“青春,喻少也。”《文苑英华》卷二二五引北齐颜之推《神仙》诗:“红颜恃容色,青春矜盛年。”宋苏轼《曾元恕游龙山吕穆仲不至》诗:
【游荡】放荡。《诗·陈风·宛丘序》:“《宛丘》,刺幽公也,淫荒昬乱,游荡无度焉。”《后汉书·西南夷传·邛都》:“俗多游荡,而喜謳歌,略与牂柯相类。”宋章楶《水龙吟·柳花》词:“望章臺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清龚自珍《西域置行省议》:“承乾隆六十载太平之盛,人心惯於泰侈,风俗习於游荡,京师其尤甚者。”鲁迅《故事新编·理水》:“莫像丹朱的不听话,只喜欢游荡。”2.犹游逛。宋王安石《车螯》诗之二:“豁然从所如,游荡四海滣。”《水浒传》第九十回:“每每见奸党专权,蒙蔽朝廷,因此无志进取,游荡江湖。”3.浮荡,动荡。许
【不】〔古文〕《韻會》《正韻》逋沒切,補入聲。不然也,不可也,未也。《禮·曾子問》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則有變乎,且不乎。又《周禮·夏官》服不氏,掌養猛獸而敎擾之。《註》服不服之獸者。又《廣韻》《韻會》分物切。與弗同。今吳音皆然。又《韻會》俯九切,音缶。與可否之否通。《說文》鳥飛上翔,不下來也。从一,一猶天也。象形。又《玉篇》甫負切《廣韻》甫救切,缶去聲。義同。又《廣韻》甫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方鳩切,音浮。夫不,也。亦作鳺鴀。《爾雅·釋鳥》其鳺鴀。《郉疏》陸璣云:今小鳩也。一名鳩,幽州人或謂鷱鴡,梁宋閒
【知】〔古文〕《唐韻》陟离切《集韻》《韻會》珍離切《正韻》珍而切,智平聲。《說文》詞也。从口从矢。《徐曰》知理之速,如矢之疾也。又《玉篇》識也,覺也。《增韻》喩也。《易·繫辭》百姓日用而不知。《書·臯陶謨》知人則哲,能官人。又漢有見知法。《史記·酷吏傳》趙禹與張湯論定諸律令,作見知法。《註》吏見知不舉劾爲故縱。又相交曰知。《左傳·昭四年》公孫明知叔孫于齊。《註》相親知也。又《昭二十八年》魏子曰:昔叔向適鄭,鬷蔑一言而善,執手遂如故知。《楚辭·九歌》樂莫樂兮新相知。又《爾雅·釋詁》匹也。《詩·檜風》樂子之無知。《
【返】《廣韻》甫遠切《集韻》《韻會》府遠切,音反。《說文》還也。《玉篇》復也。《前漢·董仲舒傳》返之于天。《註》謂還歸之也。又《伍被傳》往者不返。《註》言不復來也。又叶補臠切,音扁。《秦嘉詩》遣車迎子還,空去復空返。憂來如循環,匪席不可卷。又叶孚絢切,翻去聲。《張衡·西京賦》重閨幽闥,轉相逾延。望窱以徑庭,眇不知其所返。延讀去聲。《韻會》通作反。漢典考證:〔《秦嘉傳》遣車迎子還,空去復空返。〕 謹按此係秦嘉詩,傳改詩。 考證:〔《秦嘉傳》遣車迎子還,空去復空返。〕 謹按此係秦嘉詩,傳改詩。
【留住】1.等待。汉陈琳《饮马长城窟行》:“边城多健少,内舍多寡妇,作书与内舍,便嫁莫留住。”2.宋元时一种泛用的市井青年名字。宋周密《武林旧事·乾淳奉亲》:“上诣德寿宫恭请两殿往浙江亭观潮……市井弄水人有如僧儿、留住等凡百餘人,皆手持十幅綵旗,踏浪争雄。”元王晔《桃花女》楔子:“单则我家有个孩儿,唤做‘石留住’,今年二十岁了。”
【金陵】1.古邑名。今南京市的别称。战国楚威王七年(公元前333年)灭越后在今南京市清凉山(石城山)设金陵邑。南朝齐谢朓《鼓吹曲·入朝曲》:“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唐李白《金陵歌送别范宣》:“金陵昔时何壮哉!,席卷英豪天下来。”2.中晚唐人常以指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唐李绅《宿瓜州》诗:“烟昏水郭津亭晚,迴望金陵若动摇。”唐杜牧《杜秋娘》诗序:“杜秋,金陵女也。”冯集梧注:“……唐人谓京口亦曰金陵。”宋王楙《野客丛书·北固甘罗》:“赵璘《因话録》言李勉至金陵,屡讚招隐寺标致。盖时人称京口亦曰金陵。”3.北魏
【又】《唐韻》于救切《集韻》《韻會》尤救切《正韻》爰救切,音宥。《說文》手也。象形。三指者,手之多,略不過三也。《韻會》偏旁作。又《廣韻》又,猶更也。又《韻補》叶夷益切,音亦。復也。《詩·小雅》人之齊聖,飮酒溫克。彼昏不知,壹醉日富。各敬爾儀,天命不又。富音偪。
【几】《唐韻》居履切《集韻》《韻會》舉履切《正韻》居里切,寄上聲。《說文》踞几也。《徐曰》人所凭坐也。《詩·大雅》或肆之筵,或授之几。《周禮·春官》五几,玉几,雕几,彤几,漆几,素几。《劉歆·西京雜記》漢制,天子玉几,冬加綈錦其上,謂之綈几。凡公侯皆竹木几,冬則細爲橐以馮之。《玉篇》案也。亦作机。《左傳·昭五年》設机而不倚。又几几,安重貌。《詩·豳風》赤舄几几。(幾)〔古文〕《唐韻》居衣切《集韻》《韻會》居希切,音機。《說文》微也。《易·繫辭》幾者,動之微吉之先見者也。《書·臯陶謨》兢兢業業,一日二日萬幾。《傳
【时】〔古文〕旹《唐韻》《集韻》《韻會》市之切《正韻》辰之切,音蒔。《說文》四時也。《釋名》四時,四方各一時。時,期也,物之生死各應節期而至也。《書·堯典》敬授人時。《傳》敬記天時以授人也。《又》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閏月定四時成歲。《禮·孔子閒居》天有四時,春秋冬夏。《淮南子·天文訓》隂陽之專精爲四時。《又》三月而爲一時。又《韻會》辰也,十二時也。又《廣韻》是也。《書·堯典》黎民於變時雍。《傳》時,是也。《詩·大雅》曰止曰時,築室于兹。《朱傳》可以止于是,而築室矣。又《博雅》伺也。《論語》孔子時其亡也,而往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