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帝回风还习习,黄人捧日故迟迟
诗句 | 读音 |
---|---|
青帝回风还习习 | 平仄:平 仄 平 平 平 平 平 拼音: qīng dìhuí fēnghuán|háixí xí |
黄人捧日故迟迟 | 平仄:平 平 仄 仄 仄 平 平 拼音: huángrénpěng rì4chí chí |
青帝回风还习习,黄人捧日故迟迟释义
【青帝】我国古代神话中的五天帝之一,是位于东方的司春之神,又称苍帝、木帝。《史记·封禅书》:“秦宣公作密畤於渭南,祭青帝。”唐黄巢《题菊花》诗:“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清秋瑾《愤时迭前韵》之二:“一线光明放异芽,欲同青帝鬭春华。”2.道教以为木星中有九青帝,并受事于中央青皇。《云笈七籤》卷二五:“木星有九门,门内有九青帝,其一帝輒备一门,以奉承於中央青皇上真大君也。”典
【回风】1.旋风。《楚辞·九章·悲回风》:“悲回风之摇蕙兮,心冤结而内伤。”清钱谦益《宝严湾枫林》诗:“白杨萧萧响空谷,长似铃鐸悲回风。”2.旧时高级官员坐堂之前,手下吏役要向他报告:一切准备妥当,并无意外事故。然后吩咐升堂。这种报告,叫做“回风”。《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巡捕官回风已毕,解审牌出。”清黄六鸿《福惠全书·莅任·出堂规》:“早堂,各役回风毕,把仪门皂隶领钥开门。”1.旋风。《古诗十九首·东城高且长》:“迴风动地起,秋草萋已緑。”唐杜甫《对雪》诗:“乱云低薄暮,急雪舞迴风。”清曹寅《惠山纳凉歌
【还】《篇海類編》音浮。又音否。俗作還字,非。(還)《唐韻》戸關切《集韻》《韻會》《正韻》胡關切,音環。《說文》復也。《玉篇》反也。《詩·小雅》爾還而入,我心易也。還而不入,否難知也。《註》反也。又《正韻》退也,歸也。《儀禮·鄕飮酒禮》主人答拜還,賔拜辱。《註》還,猶退也。《前漢·高帝紀》還守豐。又《灌嬰傳》還定三秦。又顧也。《左傳·昭二十年》無所還忌。《註》還,猶顧也。又償也。《老子·道德經》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還。又大還、小還,日至之名。《淮南子·天文訓》日至于鳥次,是謂小還。至于女紀,是謂大
【习习】1.频频飞动貌。《楚辞·九辩》:“驂白霓之习习兮,歷群灵之丰丰。”朱熹集注:“习习,飞动貌。”晋左思《咏史》之八:“习习笼中鸟,举翮触四隅。”唐卢照邻《释疾文·命曰》:“野有鹿兮其角兟兟,林有鸟兮其羽习习。”2.微风和煦貌。《诗·邶风·谷风》:“习习谷风,以阴以雨。”毛传:“习习,和舒貌。”唐吴筠《游仙》诗之十六:“灵风生太漠,习习吹人襟。”《儒林外史》第三三回:“趁著这春光融融,和风习习,凭在栏杆上,留连痛饮。”冰心《寄小读者》七:“凉风习习,舟如冰上行。”3.盛多貌。汉蔡邕《陈留太守胡公碑》:“祁祁我
【黄】〔古文〕《唐韻》乎光切《集韻》《韻會》《正韻》胡光切,音皇。《說文》地之色也。《玉篇》中央色也。《易·坤卦》黃裳元吉。象曰:黃裳元吉,文在中也。《文言》君子黃中通理。又《史記·天官書》日月五星所行之道曰黃道。又山名。《前漢·東方朔傳》北至池陽,西至黃山。又黃河。《爾雅·釋水》河出崑崙虛,色白,所渠幷千七百,一川色黃。又地名。《春秋·哀十四年》公會晉侯及吳子于黃池。《註》陳留封丘縣南有黃亭。又國名。《左傳·桓八年》楚子合諸侯于沈鹿,黃隨不會。《註》黃國,今弋陽縣。又州名。古邾國,漢西陵縣,隋黃州。又縣名。《
【人】〔古文〕《唐韻》如鄰切《集韻》《韻會》《正韻》而鄰切,音仁。《說文》天地之性最貴者也。《釋名》人,仁也,仁生物也。《禮·禮運》人者,天地之德,隂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氣也。又一人,君也。《書·呂》一人有慶,兆民賴之。又予一人,天子自稱也。《湯誥》嗟爾萬方有衆,明聽予一人誥。又二人,父母也。《詩·小雅》明發不寐,有懷二人。又左人,中人,翟國二邑。又官名。《周禮》有庖人,亨人,漿人,凌人之類。又楓人,老楓所化,見《朝野僉載》。又蒲人,艾人,見《歲時記》。又姓。明人傑。又左人,聞人,俱複姓。又《韻補》叶如延
【捧日】喻忠心辅佐帝王。语本《三国志·魏志·程昱传》“表昱为东平相,屯范”裴松之注引晋王沉《魏书》:“昱少时常梦上泰山,两手捧日,昱私异之,以语荀彧……彧以昱梦白太祖。太祖曰:‘卿当终为吾腹心。’”唐卢肇《除歙州途中寄座主王侍郎》诗:“驱车虽道还家近,捧日惟愁去国遥。”明吴承恩《赠邑侯汤滨喻公入觐障词》:“敝屣官曹,惟切瞻云之念;括囊经济,犹悬捧日之心。”2.捧日营。参见“捧日营”。典
【故】《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古暮切,音顧。《說文》使爲之也。《註》徐鍇曰:故使之也。又《廣韻》事也。《易·繫辭》是故知幽明之故。《疏》故,謂事也。又《廣韻》舊也。《易·雜卦》革,去故也。鼎,取新也。《周禮·天官·大宰》以八統詔王馭萬民,二曰敬故。《註》不慢舊也。又《書·大禹謨》故無小。《傳》故犯雖小,必。又《禮·曲禮·疏》故者,承上起下之語。又《禮·檀弓》非有大故,不宿於外。《註》大故,謂喪憂。又《前漢·藝文志》魯故二十五卷。《註》師古曰:故者,通其指義也。今流俗毛詩,攺故訓傳爲詁字,失眞。又《前漢·
【迟迟】遟”。1.徐行貌。《诗·邶风·谷风》:“行道迟迟,中心有违。”毛传:“迟迟,舒行貌。”《楚辞·刘向<九叹·惜贤>》:“时迟迟其日进兮,年忽忽而日度。”王逸注:“迟迟,行貌。”洪兴祖补注:“迟迟,来迟也。”唐来鹄《古剑池》诗:“秋水莲花三四枝,我来慷慨步迟迟。”《再生缘》第二一回:“但见他,进步迟迟谢翠华,恍如玉树趁风斜。”2.阳光温暖、光线充足的样子。《诗·豳风·七月》:“春日迟迟,采蘩祁祁。”朱熹集传:“迟迟,日长而暄也。”《西京杂记》卷四引汉枚乘《柳赋》:“阶草漠漠,白日迟迟。”宋柳永《林钟商·古倾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