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盖前头点皂旗,黄茅冈下出长围
| 诗句 | 读音 |
|---|---|
| 青盖前头点皂旗 | 平仄:平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韵脚:上平七之 拼音: qīng gàiqiántóudiǎnzàoqí |
| 黄茅冈下出长围 | 平仄:平 平 平 仄 平 平 平 拼音: huángmáogāngxiàchū chángwéi |
青盖前头点皂旗,黄茅冈下出长围释义
【青盖】盖。汉制用于皇太子、皇子所乘之车。《后汉书·舆服志上》:“皇太子、皇子皆安车,朱班轮,青盖。”《晋书·舆服志》:“﹝天子之法车﹞青盖,黄为里,谓之黄屋。”宋范成大《归州竹枝歌》之二:“竹篱茅舍作晚市,青盖黄旗称使君。”清蒋士铨《香祖楼·觞芰》:“云锦天机倩谁裁,贪看红粧青盖。”2.借指帝王。汉阮瑀《琴歌》:“青盖巡九州,在东西人怨。”《文选·陆倕<石阙铭>》:“青盖南洎,黄旗东指。”李善注:“言帝祚南迁。”清顾炎武《太平》诗:“云拥白龙来戍垒,日随青盖落江津。”王蘧常汇注:“此言弘光之槛送北京也。”3.宋
【头】〔古文〕《唐韻》度侯切《集韻》《韻會》《正韻》徒侯切,音投。《說文》首也。《禮·玉藻》頭容直。《釋名》頭,獨也,於體高而獨也。又古者謂一人爲一頭。《春秋元命苞》十紀,其一曰九頭紀,卽人皇氏。人皇兄弟九人故也。又《儀禮·士相見禮》贄,冬用雉,夏用腒,左頭奉之。《註》頭,陽也。《疏》執禽者左首。雉以不可生服,故殺之。雖死猶尚左,以從陽也。又人名。《左傳·僖二十四年》晉侯之豎頭須,守藏者也。《註》豎,小吏,名頭須。又藥名。《本草綱目》百頭,貫衆也。一名鴟頭。《陶弘景曰》葉似大蕨,毛芒似老鴟頭。又《唐韻》《正韻》
【点】《唐韻》《集韻》《正韻》多忝切,音玷。《說文》小黑也。又《正韻》點注也。《爾雅·釋器》滅謂之點。《註》以筆滅字爲點。又《玉篇》檢點也。又《廣韻》點畫。又《正韻》更點。又《廣雅》污也。《太史公報任安書》適足以見笑而自點耳。又《集韻》之廉切,音詹。人名。魯有豐點,齊有鮑點。又《集韻》丁賀切,音哆。草葉壞也。《齊民要術》故墟種麻,有點葉夭折之患。又《集韻》都念切,音店。亦汙也。《束皙·白華詩》鮮侔晨葩,莫之點辱。漢典考證:〔《太史公報任安書》適足以發笑而自點耳。〕 謹照原文發笑改見笑。 考證:〔《太史公報任安書
【皂】《正字通》俗皁字。
【旗】《唐韻》《集韻》《韻會》渠之切《正韻》渠宜切,音奇。《說文》熊旗五游,以象罰星,士卒以爲期。《釋名》熊虎爲旗,軍將所建,象其猛如虎,與衆期其下也。《周禮·春官·司常》熊虎爲旗。《又》師都建旗。《註》畫熊虎者,鄕遂出軍賦,象其守猛莫敢犯也。又《左傳·閔二年》佩衷之旗也。《註》旗,表也。又星名。《史記·天官書》東北曲十二星曰旗。《註》兩旗者,左旗九星,在河鼓左也。右旗九星,在河鼓右也。皆天之鼓旗,所以爲旌表。又姓。《廣韻》齊卿子旗之後,漢有九江太守旗光。又與箕同。《荀子·富國篇》則國安於盤石,壽於旗翼。《註》
【黄】〔古文〕《唐韻》乎光切《集韻》《韻會》《正韻》胡光切,音皇。《說文》地之色也。《玉篇》中央色也。《易·坤卦》黃裳元吉。象曰:黃裳元吉,文在中也。《文言》君子黃中通理。又《史記·天官書》日月五星所行之道曰黃道。又山名。《前漢·東方朔傳》北至池陽,西至黃山。又黃河。《爾雅·釋水》河出崑崙虛,色白,所渠幷千七百,一川色黃。又地名。《春秋·哀十四年》公會晉侯及吳子于黃池。《註》陳留封丘縣南有黃亭。又國名。《左傳·桓八年》楚子合諸侯于沈鹿,黃隨不會。《註》黃國,今弋陽縣。又州名。古邾國,漢西陵縣,隋黃州。又縣名。《
【茅】《唐韻》莫交切《韻會》謨交切,音貓。《說文》管也。《易·泰卦》拔茅連茹。《詩·召南》白茅包之。《書·禹貢》包匭菁茅。《蔡邕·獨斷》天子大社,以所封之方色苴以白茅授之,謂之授茅土。《左傳·宣十二年》前茅慮無。《註》時楚以茅爲旌識。又國名。《左傳·襄二十四年》凡、蔣、郉、茅。《註》高平昌邑縣西有茅鄕。又享名。《史記·魏世家註》脩武軹縣有茅亭。又門名。《說苑》楚太子立于茅門之外。又山名。《晉書·許邁傳》延陵之茅山是洞庭西門,潛通五嶽。又姓。《通志·氏族略》茅氏,周公之後,子孫以國爲氏,秦有茅焦。又《韻補》迷侯切
【冈】〔古文〕《廣韻》古郎切《集韻》《韻會》居郎切,音剛。《說文》岡,山脊也。从网从山,取上銳下廣形。《爾雅·釋山》山脊岡。《詩·周南》陟彼高岡。《小雅》如岡如陵。《五代史·唐紀》李克用破孟方立於郉州,還軍置酒三垂岡。又《韻會》通作阬。《前漢·揚雄傳》衆軍於東阬。《註》阬,讀作岡。 《韻會》說文本从山,俗又加山作崗,非。 《集韻》或作。
【下】〔古文〕丅《廣韻》胡雅切《集韻》《韻會》《正韻》亥雅切,遐上聲。在下之下,對上之稱。《易·乾·文言》本乎地者親下。又《說文》底也。《玉篇》後也。又賤也。又《儀禮·士相見禮》始見于君,執摯至下。《鄭註》下謂君所。《賈疏》不言所而言下者。凡臣視袷已下,故言下也。又《集韻》《韻會》亥駕切,遐去聲。《正韻》降也,自上而下也。《易·屯卦》以貴下賤。《詩序》君能下下。又《爾雅·釋詁》下,落也。《郉疏》下者,自上而落也。草曰零,木曰落。又去也。《周禮·夏官·司士》歲登,下其損益之數。又《韻補》叶後五切,音戶。《詩·召南
【出长】《续儿女英雄传》第二七回:“各人武艺,一日长似一日,连双福等都有出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