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诗句 | 读音 |
---|---|
青海长云暗雪山 | 平仄:平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拼音: qīng hǎicháng yúnànxuě shān |
孤城遥望玉门关 | 平仄:平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拼音: gū2yáo wàngyù mén guān |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释义
【青海】湖名。为我国最大的咸水湖。古名鲜水、西海,又名卑禾羌海。北魏时始名青海。《北史·吐谷浑传》:“青海周围千餘里,海内有小山。”唐杜甫《兵车行》:“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宋杨忆《汉武》诗:“力通青海求龙种,死讳文成食马肝。”2.喻边远荒漠之地。清吴兆骞《闰三月朔日将赴辽左留别吴中诸故人》诗:“名列丹书难指罪,身投青海已无家。”3.东方之海。也借指传说中的海上仙山。《淮南子·墬形训》:“青泉之埃,上为青云,阴阳相薄为雷,激扬为电,上者就下,流水就通,而合於青海。”高诱注:“东方之海。”元迺贤《京城杂
【长云】不断的云。南朝宋鲍照《芜城赋》:“崪若断岸,矗似长云。”唐王昌龄《从军行》之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宋张孝祥《念奴娇》词:“星沙初下,望重湖远水,长云漠漠。”汉
【暗】《唐韻》《集韻》《韻會》烏紺切。音闇。《說文》日無光也。《玉篇》不明也。又《博雅》深也。《揚雄·甘泉賦》稍暗暗而靚深。《註》暗暗,深空之貌。又《集韻》鄔感切,音黤。義同。又《韻補》叶伊甸切。《歐陽修·送胡學士詩》都門春漸動,柳色綠將暗。挂帆千里風,水闊江灩灩。
【雪山】1.积雪的山。北周庾信《周大将军瑯邪定公司马裔墓志铭》:“藏兵九地,置剑千家,雪山埋马,冰河陷车。”唐柳宗元《行路难》诗之三:“美人四向迴明璫,雪山冰谷晞太阳。”周赤萍《在昆仑山中》:“太阳也露了脸,雪山反射出的银光闪漾着。”2.山名。原指印度北部喜马拉雅诸山,传说释迦牟尼成道前曾在此苦行。后借指佛教圣地或僧侣住地。《艺文类聚》卷七六引南朝梁简文帝《相宫寺碑》:“雪山忍辱之草,天宫陁树之花,四照芬吐,五衢异色。”唐鲍溶《怀惠明禅师》诗:“雪山世界此凉夜,宝月独照琉璃宫。”元郑廷玉《忍字记》第二折:“我我我
【孤】《唐韻》古乎切《集韻》《韻會》《正韻》攻乎切,音姑。《說文》無父也。《釋名》孤,顧也,顧望無所瞻見也。《禮·曲禮》君子已孤不更名。又窮民之一曰孤。《禮·月令》養幼少,存諸孤。又王侯謙稱。《禮·玉藻》凡自稱小國之君曰孤。《曲禮》諸侯與民言,自稱曰寡人。其在凶服,曰適子孤。又官名,三公之次也。《書·周官》立少師,少傅,少保,曰三孤,貳公弘化。《註》三孤,雖三公之副貳,非其官屬,故曰孤。又凡孑處亦曰孤。《禮·學記》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又《玉篇》特也。《書·禹貢》嶧陽孤桐。《註》特生之桐也。又《集韻》負也。
【城】《唐韻》是征切《集韻》《韻會》《正韻》時征切,音成。內曰城,外曰郭。《釋名》城,成也。一成而不可毀也。《古今注》盛也,盛受國都也。《淮南子·原道訓》夏鯀作三仞之城。一曰黃帝始立城邑以居。《白虎通》天子曰崇城。《史記·始皇本紀》帝築萬里長城。《前漢·元帝紀》帝初築長安城。城南爲南斗形,城北爲北斗形,因名斗城。又諸侯僭侈,建城踰制,謂之產城,若生子長大之義。《司馬法曰》攻城者,攻其所產。又《唐·李肇·國史補》元日冬至,大朝會,百官已集,宰相後至,列燭多至數百炬,謂之火城。《王禹偁·待漏院記》北闕向曙,東方未明
【遥望】处看。《楚辞·招魂》:“倚沼畦瀛兮,遥望博。”三国魏曹植《送应氏》诗之一:“步登北芒坂,遥望洛阳山。”唐王昌龄《从军行》之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茅盾《子夜》十三:“他掏出表来看了一看,又探头到窗外去遥望,末后就开了房门出去。”典
【玉门关】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时取道于此而得名。汉时为通往西域各地的门户。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汉书·西域传上·鄯善》:“时汉军正任文将兵屯玉门关,为贰师后距,捕得生口,知状以闻。”唐骆宾王《在军中赠先还知己》诗:“魂迷金闕路,望断玉门关。”明汪廷讷《种玉记·妃怨》:“离龙楼倏度玉门关,悵胡天遥隔昭阳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