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静安罢瘵,宽仁服暴强
诗句 | 读音 |
---|---|
清静安罢瘵 | 平仄:平 仄 平 仄 仄 韵脚:去十六怪 拼音: qīng jìngānbà|ba|pí4 |
宽仁服暴强 | 平仄:平 平 平 仄 仄 拼音: kuān rénfú|fùbào|pùqiáng|qiǎng|jiàng |
清静安罢瘵,宽仁服暴强释义
【清静】1.指天气晴朗宁静。《史记·龟策列传》:“新雨已,天清静无风。”《汉书·宣帝纪》:“东济大河,天气清静,神鱼舞河。”《隋书·天文志下》:“若天气清静,无诸游气,日月不明,乃为失色。”2.指心性纯正恬静。《吕氏春秋·审分》:“清静以公,神通乎六合,德耀乎海外。”汉刘向《列女传·弃母姜嫄》:“姜嫄之性,清静专一。”《北史·苏绰传》:“心不清静,则思虑妄生。”宋范仲淹《与唐处士书》:“清静和平,性与琴合。”3.不烦扰。多指为政清简,无为而治。《老子》:“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史记·曹相国世家》:“盖
【安】《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於寒切,案平聲。《說文》靜也,从女,在宀下。《廣韻》徐也,止也。《書·堯典》欽明文思安安。《註》安安,自然性之也。《益稷》安汝止。《註》謂止於至善也。又寧也,定也。《書·臯陶謨》在知人,在安民。《齊語》其心安焉,不見異物而遷焉。又危之對也。《前漢·賈誼傳》置之安處則安,置之危處則危。又佚樂也。《禮·表記》君子莊敬日强,安肆日偸。《左傳·僖二十三年》懷與安實敗名。又《諡法》和好不爭曰安。又何也。《禮·檀弓》吾將安仰。《楚辭·天問》九天之際,安放安屬。又與焉同。《正字通》安之於
【瘵】《唐韻》側介切《集韻》側界切《正韻》側賣切,音。《說文》勞病也。《廣韻》病也。《詩·小雅》上帝甚蹈,無自瘵焉。《傳》瘵,病也。《戰國策》上天甚神,無自瘵也。《註》瘵,病也。《木華·海賦》爲凋爲瘵。又《集韻》側例切,音際。病也。《詩·無自瘵焉鄭箋》瘵,接也。音際。正義曰:鄭讀爲交際之際,故云接也。又《集韻》征例切,音制。引縱病也。漢典考證:〔《戰國策》上天甚明,無自瘵也。〕 謹照原文甚明改甚神。 考證:〔《戰國策》上天甚明,無自瘵也。〕 謹照原文甚明改甚神。
【宽仁】仁慈。《书·仲虺之诰》“克宽克仁,彰信兆民”孔传:“言汤宽仁之德明信於天下。”《汉书·韩信传》:“陛下宽仁,诸侯虽有叛亡,而后归,輒復故位号,不诛也。”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无名子谤议》:“使圣主失含宏之道,损宽仁之德,岂忠臣之节耶?”明李东阳《求退录》:“况威严之后渐復宽仁,中外臣民欣欣望治。”郭沫若《南冠草》第一幕:“一切都宽仁厚道,与民更始。”汉
【服】〔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房六切,音伏。《說文》作。用也。一曰車右騎所以舟旋。从舟聲。《五經文字》《石經》變舟作月。《易·繫辭》服牛乗馬。《疏》服用其牛。《詩·鄭風》兩服上襄。《箋》兩服,中央夾轅者。《疏》馬在內兩服者,馬之上駕也。又《廣韻》衣服。《易·訟卦》以訟受服。《書·舜典》車服以庸。又懾服也。《易·豫卦》罰淸而民服。《書·舜典》四罪而天下咸服。《疏》天下皆服從之。又五服。《書·益稷》弼成五服。《傳》侯甸綏要荒服也,服五百里。又《周官》六服羣辟。《疏》周禮九服。此惟言六服者,夷、鎭、蕃
【暴】〔古文〕《唐韻》《集韻》《韻會》薄報切《正韻》蒲報切,音菢。《說文》晞也。《書·泰誓》敢行暴虐。《傳》敢行酷暴,虐殺無辜。又《禮·王制》田不以禮,曰暴天物。《疏》是暴害天之所生之物。又《周禮·秋官·禁暴氏疏》禁民不得相陵暴。又《詩·邶風》終風且暴。《傳》暴,疾也。《疏》大風暴起也。又《詩·鄭風》裼暴虎。《傳》空手以搏之。又《荀子·富國篇》暴暴如丘山。《註》暴暴,卒起之貌。又《史記·項羽紀》何興之暴也。《博雅》暴,猝也。又《管子·乗馬篇》方六里命之曰暴,五暴命之曰部。《又》十家而連,五連而暴。又地名。《左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