顷刻势稍止,尚自倾蔌蔌

顷刻势稍止,尚自倾蔌蔌

诗句读音
顷刻势稍止平仄:仄 仄 仄 平 仄
韵脚:上六止
拼音: qǐng kèshìshāo|shàozhǐ
尚自倾蔌蔌平仄:仄 仄 平 仄 仄
拼音: shàng zìqīngsù sù

顷刻势稍止,尚自倾蔌蔌释义

【顷刻】1.片刻,极短的时间。《关尹子·七釜》:“爪之生,髮之长,荣卫之行,无顷刻止。”唐韩愈《赴江陵途中寄赠王二十补阙李十一拾遗李二十六员外翰林三学士》诗:“中使临门遣,顷刻不得留。”清沉复《浮生六记·闲情记趣》:“一夕,猫奴争食自檐而堕,连盆与架顷刻碎之。”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第二章第二节:“因此,那种以为中国革命力量瞬间就可以组成,中国革命斗争顷刻就可以胜利的观点,是不正确的。”2.刚刚,刚才。清玉泉樵子《神山引曲·药饵》:“[末旦惊介:]孩儿几时回来的?[生:]顷刻方到。”

【稍】《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所敎切,音哨。《說文》出物有漸也。《儀禮·聘禮》惟稍受之。《註》稍,廩食也。《疏》以其稍稍給之,故謂米廩爲稍。又《廣韻》均也,小也。《周禮·天官·小宰》凡王之稍事。《註》鄭司農云:非日中大舉時而閒食,謂之稍事。一說有小事而飮酒。又《韻會》漸也。《韓愈·答柳柳州食蝦蟆詩》余初不下喉,近亦能稍稍。又《周禮·地官·稍人註》距王城三百里曰稍。《疏》案載師家邑任稍地,在三百里內,故云。又《集韻》《韻會》山巧切,音梢。亦漸也。又《集韻》師交切,音筲。稅也。

【止】《唐韻》《集韻》《韻會》諸市切,音芷。《說文》下基也。象艸木出有址,故以止爲足。《徐曰》初生根幹也。又《廣韻》停也,足也。《易·艮卦》艮,止也。時止則止,時行則行。《老子·道德經》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又靜也。《禮·玉藻》口容止。《註》不妄動也。《莊子·德充符》人莫鑒於流水,而鑒於止水,唯止能止衆止。又已也,息也。《論語》止吾止也。《史記·酷吏傳》寇盜不爲衰止。又居也。《詩·大雅》乃慰乃止。又《商頌》邦畿千里,惟民所止。又心之所安爲止。《書·益稷》安汝止。《孔傳》言當先安好惡所止。《正義》曰:止謂心之所止。

【尚自】;尚且。《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弟子尚自如斯。”《刘知远诸宫调·知远别三娘太原投事》:“没事尚自生事,把人寻不是。”《水浒传》第二回:“他尚自输了,你如何拚得他过?”典

【蔌蔌】丑陋貌。《诗·小雅·正月》:“佌佌彼有屋,蔌蔌方有穀。”毛传:“蔌蔌,陋也。”林纾《读<小雅>》:“於是佌佌蔌蔌者布满朝列,国岂有不卒斩者耶!”2.风劲烈貌。《文选·鲍照<芜城赋>》:“稜稜霜气,蔌蔌风威。”李善注:“蔌蔌,风声劲疾之貌。”唐韩愈《雨》诗:“坐来蔌蔌山风疾,山雨随风暗原隰。”3.飘落貌。五代和凝《天仙子》词之二:“洞口春红飞蔌蔌,仙子含愁眉黛緑。”宋苏轼《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词:“蔌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繰车。”明高启《梅花》诗之八:“枝头谁见花惊处,嫋嫋微风蔌蔌霜。”4.涓流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