蜻蛚亦含悲,啧啧床下鸣
蜻蛚亦含悲,啧啧床下鸣释义
【蜻蛚】即蟋蟀。晋张载《七哀诗》:“仰听离鸿鸣,俯闻蜻蛚吟。”《宋书·傅亮传》:“聆蜻蛚於前廡,鉴朗月於房櫳。”唐陆龟蒙《和袭美新秋即事次韵》之三:“鸕鷀阵合残阳少,蜻蛚吟高冷雨疏。”
【亦】〔古文〕《唐韻》羊益切。《集韻》《韻會》《正韻》夷益切,音睪。總也,又也。又傍及之詞。又姓。宋開禧進士亦尚節,明參將亦孔昭。又同奕。《詩·周頌》亦服爾耕。《箋》亦,大也。《正義》亦奕義通。 亦本作,象人左右兩腋形。《說文》與掖同。《詩·衡門序》誘掖其君。《釋文》《石經》作亦。亦,古掖字也,左右肘脅之閒曰掖。後从肉作腋。
【含悲】悲哀的感情;忍着悲痛。南朝梁沉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对繁弱以流涕,望曲阜而含悲。”《醉醒石》第十四回:“更做到含悲饮泣,牵衣自咎,料讨不得箇怜而復收。”《恨海》第五回:“棣华虽然记念伯和……只得含悲茹痛,检点起来。”典
【啧啧】1.象声词。形容声音轻细。多指鸟虫鸣声。《尔雅·释鸟》:“行鳸,唶唶。宵鳸,嘖嘖。”邢昺疏引李巡曰:“唶唶、嘖嘖,鸟声貌也。”唐李贺《南山田中行》:“秋野明,秋风白,塘水漻漻虫嘖嘖。”王琦汇解:“嘖嘖,谓声轻细。”宋陆游《枕上感怀》诗:“三更投枕窗月白,老夫哦诗声嘖嘖。”清金农《雀啄覆粟曲》:“雀争残粟天色黳,唶唶嘖嘖声惻悽。”2.叹词。表示赞叹、叹息、惊异等。《飞燕外传》:“音词舒闲清切,左右嗟赏之嘖嘖。”宋王质《满江红·春日》词:“看青梅下有,游人嘖嘖。”明唐寅《娇女赋》:“负者下担,行者佇路,来归室
【床】《玉篇》俗牀字。
【下】〔古文〕丅《廣韻》胡雅切《集韻》《韻會》《正韻》亥雅切,遐上聲。在下之下,對上之稱。《易·乾·文言》本乎地者親下。又《說文》底也。《玉篇》後也。又賤也。又《儀禮·士相見禮》始見于君,執摯至下。《鄭註》下謂君所。《賈疏》不言所而言下者。凡臣視袷已下,故言下也。又《集韻》《韻會》亥駕切,遐去聲。《正韻》降也,自上而下也。《易·屯卦》以貴下賤。《詩序》君能下下。又《爾雅·釋詁》下,落也。《郉疏》下者,自上而落也。草曰零,木曰落。又去也。《周禮·夏官·司士》歲登,下其損益之數。又《韻補》叶後五切,音戶。《詩·召南
【鸣】《唐韻》武兵切《集韻》《韻會》《正韻》眉兵切,音明。《說文》鳥聲也。《玉篇》聲相命也,嘷也。《詩·大雅》鳳凰鳴矣,于彼高岡。又獸亦曰鳴。《易·說卦傳》其於馬也爲善鳴。又《增韻》凡出聲皆曰鳴。《禮·學記》叩之以小,則小鳴。叩之以大,則大鳴。《莊子·德充符》子以堅白鳴。又鳥名。《山海經》弇州山有五彩之鳥,仰天鳴,名曰鳴鳥。《書·召誥》我則鳴鳥不聞。《音義》馬云:鳴鳥,謂鳳凰也。又姓。出《姓苑》。又《集韻》《韻會》《正韻》眉病切,音命。鳥相呼也。《馬融·長笛賦》山雞晨羣,野雉朝雊。求偶鳴子,悲號長嘯。《註》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