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楼曲二首

青楼曲二首

朝代:唐朝 | 作者:王昌龄 | 诗词类型:唐诗

青楼曲二首原文

白马金鞍从武皇,旌旗十万宿长杨。
楼头小妇鸣筝坐,遥见飞尘入建章。

驰道杨花满御沟,红妆缦绾上青楼。
金章紫绶千馀骑,夫婿朝回初拜侯。

青楼曲二首注释版

白马金鞍(ān)从武皇,旌(jīng)(qí)十万宿长杨。
鞍:套在骡马背上便于骑坐的东西。武皇:汉武帝刘彻,指代英武过人的君主,即唐玄宗。旌旗:旗帜,这里借指军士。长杨:长杨宫的省称,西汉皇家射猎、校武的大苑子。

楼头小妇鸣筝坐,遥见飞尘入建章。
鸣筝:弹奏筝曲。飞尘:飞扬的尘土。建章:建章宫的省称。汉武帝所建造,在西汉都城长安的近郊。

驰道杨花满御沟,红妆缦(màn)(wǎn)上青楼。
驰道:古代供君王行驶车马的道路。泛指供车马驰行的大道。御沟:流经皇宫的河道。红妆漫绾:形容女子盛装打扮的样子。绾,盘绕起来打结。

金章紫绶千馀骑(jì),夫婿朝回初拜侯。
金章紫绶:紫色印绶和金印,古丞相所用。后用以代指高官显爵。骑:一人一马称为一骑。拜侯:授予爵位。拜,授官。侯,侯爵。

青楼曲二首译文版

白马金鞍从武皇,旌旗十万宿长杨。
将军乘坐佩饰金鞍的白马随皇帝出征,十万军士在长杨宫宿下。

楼头小妇鸣筝坐,遥见飞尘入建章。
楼上窗边的少妇弹奏着筝曲,远望着队伍的尘土进入建章宫。

驰道杨花满御沟,红妆缦绾上青楼。
大军从驰道回来,把满路杨花都吹散到御沟里,盛装打扮的女子登上高楼。

金章紫绶千馀骑,夫婿朝回初拜侯。
迎接夫君带着千余兵马,征战胜利归来,拜官赐爵。

青楼曲二首拼音版

bái mǎ jīn ān suí wǔ huáng ,

白马金鞍随武皇,

jīng qí shí wàn xiǔ zhǎng yáng 。

旌旗十万宿长扬。

lóu tóu shǎo fù míng zhēng zuò ,

楼头少妇鸣筝坐,

yáo jiàn fēi chén rù jiàn zhāng 。

遥见飞尘入建章。

chí dào yáng huā mǎn yù gōu ,

驰道杨花满御沟,

hóng zhuāng màn wǎn shàng qīng lóu 。

红妆漫绾上青楼。

jīn zhāng zǐ shòu qiān yú qí ,

金章紫绶千余骑,

fū xù cháo huí chū bài hóu 。

夫婿朝回初拜侯。


青楼曲二首作者王昌龄简介

王昌龄(698─约757),字少伯,唐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进士,为校书郎,开元二十二年(734)中博学宏词,授汜水(今河南荥阳县境)尉,再迁江宁,故世称王江宁。天宝七年谪迁潭阳郡龙标(今湖南黔阳县)尉。安史乱后还乡,道出亳州,被刺史闾丘晓所杀。王昌龄当时曾名重一时,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是一代七绝圣手。其诗多为当时边塞军旅生活题材,描绘边塞风光,激励士气,气势雄浑,格调高昂,手法细腻,其诗《从军行… 王昌龄详细介绍

青楼曲二首原文及翻译赏析

【金章紫绶】紫綬”。

《青楼曲》第一首在读者眼前展现了两个场景:一个是白马鞍上的将军,正率领着千军万马,在长安大道上前进,渐走渐远,到后来就只见马后扬起的一线飞尘;一个是长安大道旁边的一角青楼,楼上的少妇正在弹筝,那优美的筝声并没有因楼外的热烈场景而中断,好象这一切早就在她意 料之中似的。前面的场景平静,给人以…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