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明中雪岭,烟霭下渔舟
晴明中雪岭,烟霭下渔舟释义
【晴明】朗。唐宋之问《雨从箕山来》诗:“晴明西峰日,緑縟南溪树。”《三国演义》第四八回:“时建安十三年冬十一月十五日,天气晴明,平风静浪。”郭沫若《李白与杜甫·杜甫与岑参》:“船开出去,天候忽然晴明,船家十分高兴。”
【中】〔古文〕《唐韻》陟弓切《集韻》《韻會》《正韻》陟隆切,音忠。《書·大禹謨》允執厥中。《周禮·地官·大司徒》以五禮防民僞,而敎之中。《左傳·成十三年》劉子曰:民受天地之中以生。又《左傳·文元年》舉正於中,民則不惑。《註》舉中氣也。又司中,星名。在太微垣。《周禮·春官·大宗伯》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飌師雨師。又《前漢·律歷志》春爲陽中,萬物以生。秋爲隂中,萬物以成。又中央,四方之中也。《書·召誥》王來紹上帝,自服于土中。《註》洛爲天地之中。《張衡·東京賦》宅中圓大。又正也。《禮·儒行》儒有衣冠中。《周禮·秋官·司刺
【雪岭】积雪的山岭。唐卢纶《从军行》:“雪岭无人跡,冰河足雁声。”唐慧净《杂言》诗:“沙河雪岭迷朝径,巨海鸿崖乱夜津。”碧野《在风雪边境的路上》:“太阳在帕米尔的冰山雪岭上闪耀,四周是一片刺眼的白光。”2.佛教圣地或僧侣住地。唐鲍溶《怀惠明禅师》诗:“雪岭无人又问来,十年夏腊平安否?”参见“雪山”。3.即今四川岷山。唐李商隐《杜工部蜀中离席》诗:“雪岭未归天外使,松州犹驻殿前军。”叶葱奇疏注:“雪岭,即指此雪山,即今岷山。”借指四川境内。唐杜甫《对雨》诗:“雪岭防秋急,绳桥战胜迟。”仇兆鳌注:“鹤曰:‘《九域志》
【烟霭】“烟靄”。1.云雾。唐王勃《慈竹赋》:“崇柯振而烟靄生,繁叶动而风飈起。”金元好问《五松平》诗:“苍崖入地底,烟靄青漫漫。”清顾炎武《友人来坐中口占二绝》之二:“昨过河东望首阳,空山烟靄尚苍苍。”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从两重玻璃里映出那辐射着的黄黄的散光,反晕出一片朦胧的烟霭。”2.指云雾笼罩处。唐杜甫《万丈潭》诗:“跼步凌垠堮,侧身下烟靄。”金张斛《高寺》诗:“明朝下烟靄,迴首阻清川。”3.指燃烧所生的烟气。唐长孙佐辅《幽思》诗:“金炉烟靄微,银釭残影灭。”典
【下】〔古文〕丅《廣韻》胡雅切《集韻》《韻會》《正韻》亥雅切,遐上聲。在下之下,對上之稱。《易·乾·文言》本乎地者親下。又《說文》底也。《玉篇》後也。又賤也。又《儀禮·士相見禮》始見于君,執摯至下。《鄭註》下謂君所。《賈疏》不言所而言下者。凡臣視袷已下,故言下也。又《集韻》《韻會》亥駕切,遐去聲。《正韻》降也,自上而下也。《易·屯卦》以貴下賤。《詩序》君能下下。又《爾雅·釋詁》下,落也。《郉疏》下者,自上而落也。草曰零,木曰落。又去也。《周禮·夏官·司士》歲登,下其損益之數。又《韻補》叶後五切,音戶。《詩·召南
【渔舟】渔船。南朝梁刘孝威《登覆舟山望湖北》诗:“荇蒲浮新叶,渔舟绕落花。”唐杜甫《初冬》诗:“渔舟上急水,猎火著高林。”清钱载《饮望湖亭》诗:“估客帆檣去,渔舟浦溆还。”刘半农《游香山纪事诗》之九:“渔舟横小塘,渔父卖鱼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