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袍美少年,黄绶一神仙

青袍美少年,黄绶一神仙

诗句读音
黄绶一神仙平仄:平 仄 平 平 平
拼音: huáng shòuyīshén xiān
青袍美少年平仄:平 平 仄 仄 平
拼音: qīng páoměishào nián

青袍美少年,黄绶一神仙释义

【黄绶】古代官员系官印的黄色丝带。《汉书·百官公卿表上》:“比二百石以上,皆铜印黄綬。”唐刘长卿《送从弟贬袁州》诗:“名羞黄綬繫,身是白眉郎。”明陶宗仪《辍耕录·印章制度》:“建武元年,詔诸侯王金印綟綬,公侯金印紫綬,中二千石以上银印青綬,千石至四百石以下铜印黑綬及黄綬。”2.借指官吏或官位。唐陈子昂《同宋参军之问梦赵六赠卢陈二子之作》诗:“奈何苍生望,卒为黄綬欺。”元辛文房《唐才子传·李颀》:“惜其伟才,只到黄綬,故其论家,往往高於众作。”明徐渭《龛山凯歌》之二:“县尉卑官禄米微,教辞黄綬着戎衣。”汉

【一】〔古文〕弌《唐韻》《韻會》於悉切《集韻》《正韻》益悉切,漪入聲。《說文》惟初大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廣韻》數之始也,物之極也。《易·繫辭》天一地二。《老子·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又《廣韻》同也。《禮·樂記》禮樂政,其極一也。《史記·儒林傳》韓生推詩之意,而爲內外傳數萬言,其語頗與齊魯閒殊,然其歸一也。又少也。《顏延之·庭誥文》選書務一不尚煩密。《何承天·答顏永嘉書》竊願吾子舍兼而遵一也。又《增韻》純也。《易·繫辭》天下之動貞夫一。《老子·道德經》天得一以淸,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

【神仙】见“神仙”。亦作“神僊”。1.神话传说中的人物。有超人的能力。可以超脱尘世,长生不老。《史记·孝武本纪》:“海上燕齐之閒,莫不搤捥而自言有禁方,能神僊矣。”汉桓宽《盐铁论·散不足》:“当此之时,燕齐之士释锄耒,争言神仙方士。”宋梅尧臣《读<汉书·梅子真传>》诗:“九江传神僊,会稽隐廛閈。”陈毅《游桂林》诗:“愿作桂林人,不愿作神仙。”2.宫殿名。《文选·班固<西都赋>》:“清凉宣温,神仙长年,金华玉堂,白虎麒麟,区宇若兹,不可殫论。”李善注引《三辅黄图》:“长乐宫有神仙殿。”

【青袍】子。《古诗》:“青袍似春草,长条随风舒。”南朝梁何逊《与苏九德别》诗:“春草似青袍,秋月如团扇。”唐杜甫《渡江》诗:“渚花张素锦,汀草乱青袍。”2.比喻包围在树干上的苔藓。元明本《苔梅》诗:“玉堂试看青袍客,莫忘江南有白衣。”按,苔梅,谓枝干上生有苔藓之梅。3.学子所穿之服。亦借指学子。唐许浑《酬殷尧藩》:“莫怪青袍选,长安隐旧春。”清唐孙华《浙闱撤棘后闻以铨曹公事连染左官》诗之二:“较比翟公添气色,青袍日日到门来。”参见“青衿”。4.汉以后贱者穿青色衣服。因指贱者之服。唐杜甫《徒步归行》:“青袍朝士最困

【美】《廣韻》《集韻》《韻會》無鄙切,音眯。《說文》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給膳也。美與善同意。《註》羊大則美,故从大。《五經文字》从犬从火者,譌。《詩·召南·甘棠序》美召伯也。《疏》善者言美,惡者言刺。又《廣韻》好色。《詩·邶風》匪女之爲美。《傳》非爲其徒說美色而已。又《正韻》嘉也,好也。又《韻補》叶明祕切。《劉向·九歎》揚精華以眩耀兮,芬郁渥而成美。結桂樹之旖旎兮,紉荃蕙與辛夷。夷音異。 《玉篇》或作媺。

【少年】不几年。《后汉书·西南夷传·滇》:“初到郡,米斛万钱,渐以仁恩,少年间,米至数十云。”李贤注:“少年,未多年也。”1.古称青年男子。与老年相对。《韩非子·内储说上》:“郑少年相率为盗,处於雚泽。”三国魏曹植《送应氏》诗之一:“不见旧耆老,但覩新少年。”唐高适《邯郸少年行》:“且与少年饮美酒,往来射猎西山头。”《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两人都是出羣才学,英鋭少年。”2.今称介于童年与青年之间的年纪以及这样年纪的人。谢觉哉《观花小记》:“重庆市团委……赠送我们以少年工厂制的模型和青年作家的木刻等。”《<艾青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