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兰艾本殊香,察见泉鱼固不祥
诗句 | 读音 |
---|---|
察见泉鱼固不祥 | 平仄:平 仄 平 平 仄 平 平 拼音: chájiàn|xiànquán yúgùbù xiáng |
青青兰艾本殊香 | 平仄:平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韵脚:下平十陽 拼音: qīng qīnglán àiběnshūxiāng |
青青兰艾本殊香,察见泉鱼固不祥释义
【察】《唐韻》初八切《集韻》《韻會》《正韻》初戛切,音刹。《說文》覆審也。从宀祭聲。《徐鉉曰》祭祀必質明。明,察也。故从祭。《廣韻》諦也,知也。《李陵·答蘇武書》功大罪小,不蒙明察。又《增韻》考也,廉視也。《周禮·秋官·士師註》士,察也,義取察理獄訟之事也。又《唐書·百官志》監察御史,掌司六察。一察官人善惡,二察賦役不均,三察農桑不勤,倉廩耗減,四察妖猾盜賊,五察茂才異等,六察黠吏豪宗,兼幷縱暴。又昭著也。《中庸》言其上下察也。又察察,潔淸貌。《史記·屈原傳》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又苛察也。《老子·道德經
【见】《唐韻》《廣韻》古甸切《集韻》《類篇》《韻會》《正韻》經電切,堅去聲。《說文》視也。从目从儿。《易·乾卦》飛龍在天,利見大人。《疏》德被天下,爲萬物所瞻覩。《書·立政》灼見三有俊心。《禮·王制》問百年者就見之。《周禮·春官》大宗伯以賔禮親邦國,春見曰朝,夏見曰宗,秋見曰覲,冬見曰遇,時見曰會,殷見曰同。《註》此六禮者,以諸侯見王爲義。《史記·五帝紀》舜擇吉月日,見四嶽、諸牧、班瑞。《前漢·東方朔傳》未得省見。《註》言不爲所拔識也。又《通鑑》漢武帝元光五年,張湯、趙禹定律令,務在深文,作見知法。詳矢部知字註
【泉鱼】。深渊中的鱼。比喻隐秘之事。唐人避高祖李渊讳,改渊为“泉”。唐刘知几《史通·补注》:“孝标善於攻繆,博而且精,固以察及泉鱼,辨穷河豕。”参见“察见渊鱼者不祥”。汉
【固】〔古文〕怘《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古慕切,音顧。《說文》四塞也。从囗古聲。《徐鍇曰》淮南子謂九州之險,爲九州之塞也。《禮·禮運》城郭溝池以爲固。《周禮·夏官·掌固》掌修城郭溝池樹渠之固。《註》掌國所依阻者。城郭已下數事,皆是牢固之事也。《孟子》固國不以山谿之險。又《唐韻》堅也。《論語》學則不固。《詩·魯頌》式固爾猷,淮夷卒獲。《禮·曲禮》將適舍求無固。《註》就館不能無求於主人,執所欲,而必得之,非爲客之義。又《廣韻》再辭也。《書·大禹謨》禹拜稽首固辭。《禮·投壺》敢固以請。《註》固之言如故也,如故
【不祥】1.不吉利。《易·困》:“入于其宫,不见其妻,不祥也。”孔颖达疏:“祥,善也,吉也。不吉,必有凶也。”晋干宝《搜神记》卷十四:“古徐国宫人娠而生卵,以为不祥,弃之水滨。”《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不知为甚么心中只觉得悽惨,不捨得你别去,莫非有甚不祥?”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一章:“最近两三天就有一种不祥的兆头;天气格外闷热。”2.指为不吉利的事物。《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一夜见这许多不祥,怎地得个生人来冲一冲?”3.不善。《书·君奭》:“我亦不敢知曰,其终出于不祥。”孔传:“言殷紂其终坠厥命,
【青青】1.形容颜色很青。《诗·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青青河畔草,鬱鬱园中柳。”唐刘商《山中寄元二侍御》诗之一:“桃李向秋彫落尽,一枝松色独青青。”郭沫若《星空·<广寒宫>诗剧》:“天宇色青青,星星次第明。”2.借指杨柳。古人惜别多折杨柳相赠。宋贺铸《减字木兰花》词:“西门官柳,满把青青临别手。”明陈汝元《金莲记·偕计》:“惊春梦题诗锦屏,整归鞭重问青青。”3.浓黑貌。南朝宋何长瑜《嘲府僚诗》:“陆展染白髮,欲以媚侧室。青青不解久,星星行復出。”宋辛弃疾《临江仙·簪花
【兰艾】草。兰香艾臭。常比喻君子小人或贵贱美恶。《宋书·武帝纪中》:“若大军登道,交锋接刃,兰艾吾诚不分。”唐张九龄《在郡秋怀》诗之一:“兰艾若不分,安用馨香为。”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宋儒之学,则人人皆可以空谈。其间兰艾同生,诚有不尽饜人心者,是嗤点之所自来。”
【殊】《唐韻》市朱切《集韻》《韻會》慵朱切《正韻》尚朱切,音殳。《說文》死也。漢令曰:蠻夷長有罪,當殊之。《莊子·在宥篇》殊死者相望也。《註》廣雅曰:殊,斷也。司馬云決也。一曰誅也。《字林》云死也。《前漢·宣帝詔》赦殊死以下。又絕也。《前漢·宣帝詔》骨肉之親,粲而不殊。《師古註》粲,明也。殊,絕也。明於仁恩,不離絕也。《前漢·韓信傳》軍皆殊死戰。《師古註》殊,絕也。謂決意必死。又斷絕也。《左傳·昭二十三年》斷其後之木而弗殊。又傷而未絕也。《史記·蘇秦傳》齊大夫與蘇秦爭寵,使人刺蘇秦,不死,殊而走。又別也,異也。
【香】〔古文〕《廣韻》許良切《集韻》《韻會》《正韻》虛良切,音鄕。《玉篇》芳也。《正韻》氣芬芳。《書·君》至治馨香,感于神明。《詩·周頌》有飶其香。《禮·月令》中央土,其臭香。又草木之香,如沉香,棧香,蜜香,檀香,具載。《洪芻·香譜》及《葉延珪·香隸》諸書。又獸亦有香。《談苑》商女山中多麝,其性絕愛其臍,爲人逐急,卽投巖舉爪,剔裂其香。又《本草》麝香有三等:第一生香,亦名遺香,乃麝自剔出者。其次臍香。其三心結香。又有小麝,其香更奇。又風香。《庾信詩》結客少年塲,春風滿路香。又含香。《漢官儀》尚書郞含雞舌香,伏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