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秋华发好相似,却把钓竿归去来

清秋华发好相似,却把钓竿归去来

诗句读音
清秋华发好相似平仄:平 平 平 平 仄 平 仄
拼音: qīng qiūhuá fàhǎo|hàoxiāng sì
却把钓竿归去来平仄:仄 仄 仄 平 平 仄 平
拼音: quèbǎ|bàdiào gānguī qù lái

清秋华发好相似,却把钓竿归去来释义

【清秋】明净爽朗的秋天。晋殷仲文《南州桓公九井作》诗:“独有清秋日,能使高兴尽。”唐杜甫《宿府》诗:“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清吴谦牧《谷水歌》:“借问清秋月,先悬第几峰。”艾芜《回忆周立波同志》:“一株法国梧桐,披了一身金黄的叶子,送来清秋的景色。”

【华发】1.花白头发。《墨子·修身》:“华髮隳颠,而犹弗舍者,其唯圣人乎?”宋苏轼《次韵韶守狄大夫》之一:“华髮萧萧老遂良,一身萍掛海中央。”清周亮工《次施尚白韵与陈伯玑》:“谁谓故人来,相顾无华髮。”2.指年老;老年人。《后汉书·文苑传下·边让》:“伏维幕府初开,博选清英,华髮旧德,并为元龟。”李贤注:“华髮,白首也。”唐李白《读诸葛武侯传书怀赠长安崔少府封昆季》诗:“晚途值子玉,华髮同衰荣。”

【好】〔古文〕《唐韻》呼皓切《集韻》《韻會》《正韻》許皓切,蒿上聲。美也,善也。《詩·鄭風》琴瑟在御,莫不靜好。又相善也。《詩·衞風》永以爲好也。又好會也。《周禮·春官》琬圭以結好。《左傳·文十二年》藉寡君之命,結二國之好。又人名。張好好,年十三,姣麗善歌,杜牧置樂籍中。見《唐書·杜牧傳》。又曲名。武夷君于山頂會鄕族,仙樂競奏,唱人閒好。見《武夷山志》。又《廣韻》呼到切《集韻》《韻會》《正韻》虛到切,音耗。《說文》愛而不釋也。女子之性柔而滯,有所好,則愛而不釋,故於文,女子爲好。《詩·唐風》中心好之。又孔也。《

【相似】相类;相像。《易·繫辞上》:“与天地相似,故不违。”南朝梁萧统《采莲曲》:“桂楫兰橈浮碧水,江花玉面两相似。”清李渔《意中缘·名逋》:“只要画得有几分相似,就不十分到家,我和你指点一指点,改正一改正,也就可以充得去了。”老舍《赶集·黑白李》:“其实他俩的脸都很白,而且长得极相似。”

【却】《唐韻》俗卻字。(卻)《唐韻》去約切《集韻》《韻會》《正韻》乞約切,羌入聲。《說文》節欲也。从卩,谷聲。《增韻》止也,不受也。《孟子》卻之爲不恭。又《廣韻》退也。《前漢·袁盎傳》引卻愼夫人坐。《註》蘇林曰:卻謂而退之也。又《儀禮·士昏禮》啓會,卻于敦南。《疏》卻,仰也,謂仰於地。《韻會》俗作却。又訛作。

【把】《唐韻》博下切《集韻》《正韻》補下切《韻會》補瓦切,巴上聲。《說文》握也。《孟子》拱把之桐梓。《楚語》烝嘗不過把握。又《廣韻》持也。《增韻》執也。《戰國策》左手把其袖,右手揕其胷。《史記·殷本紀》湯自把鉞,以伐昆吾。《前漢·王溫舒傳》擇郡中豪敢往吏爲爪牙,皆把其陰重罪,而縱使督盜賊。又《釋名》把,播也。所以播除物也。又《唐韻》《集韻》《韻會》蒲巴切,音杷。與爬通。《前漢·貢禹傳》農夫捽草把土。《註》把,手掊之也。又《郊祀志》掊視得鼎。《註》掊,手把土也。又批把,樂器,推手前曰批,引手後曰把。詳批字註。又姓

【钓竿】亦作“钓杆”。1.钓鱼竿。三国魏曹丕《钓竿行》:“钓竿何珊珊,鱼尾何簁簁。”唐张祜《京城寓怀》诗:“三十年持一钓竿,偶随书荐到长安。”《红楼梦》第三八回:“黛玉放下钓杆,走至座间,拿起那乌银梅花自斟壶来。”2.古曲名。晋崔豹《古今注·音乐》:“《钓竿》,伯常子妻所作也。伯常子避仇河滨为渔父,其妻思之,每至河侧作《钓竿》之歌。后司马相如作《钓竿》之诗,今传为古曲也。”《乐府诗集·鼓吹曲辞三》收有《钓竿》三首、《钓竿篇》四首。漢

【归去来】篇名。晋陶潜所作。《晋书·隐逸传·陶潜》:“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后用以归隐之典。宋梅尧臣《田家语》诗:“却咏《归去来》,刈薪向深谷。”2.回去。唐杜甫《发刘郎浦》诗:“白头厌伴渔人宿,黄帽青鞋归去来。”唐颜真卿《赠裴将军》诗:“一射百马倒,再射万夫开。匈奴不敢敌,相呼归去来。”3.词牌名。双调,四十九字、五十二字二体,仄韵。清王奕清《词谱》卷七:“《归去来》调见《乐章集》词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