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箬笠,绿蓑衣,春江细雨不须归

青箬笠,绿蓑衣,春江细雨不须归

诗句读音
青箬笠平仄:平 仄 仄
拼音: qīng ruò lì
绿蓑衣平仄:仄 平 平
拼音: lǜ|lùsuō yī
春江细雨不须归平仄:平 平 仄 仄 平 平 平
拼音: chūn jiāngxìyǔ|yùbù|fǒuxūguī

青箬笠,绿蓑衣,春江细雨不须归释义

【青箬笠】亦作“青篛笠”。雨具。箬竹叶或篾编制的笠帽。唐张志和《渔父》词:“青箬笠,緑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宋孙觌《题谷隐》诗:“苇间青篛笠,髣髴见秦逃。”《水浒传》第七七回:“舡上一箇人,头戴青箬笠,身披緑蓑衣,斜倚着舡背,岸西独自钓鱼。”清厉鹗《施北亭携酒湖上》诗:“诗从青箬笠前得,秋在白荷花上来。”漢

【绿】《廣韻》力玉切《集韻》《韻會》龍玉切,音錄。《說文》帛靑黃色也。《釋名》綠,瀏也。荆泉之水於上視之,瀏然綠色,此似之也。《詩·邶風》綠兮衣兮。《博》綠,閒色。又《詩·衞風》綠竹猗猗。《傳》綠,王芻也。《釋文》爾雅作菉。

【蓑衣】制成的、披在身上的防雨用具。晋葛洪《抱朴子·钧世》:“至於罽锦丽而且坚,未可谓之减於蓑衣。”唐刘禹锡《插田歌》:“农妇白紵裙,农夫緑蓑衣。”《红楼梦》第四五回:“一语未尽,只见寳玉头上戴着大箬笠,身上披着蓑衣。”峻青《老水牛爷爷》:“实在是瞌睡不过了的时候,他就把蓑衣在堤坡上一辅,闭一闭眼睛。”

【春江】1.春天的江。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诗:“灩灩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诗之一:“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2.富春江的简称。

【细】《廣韻》蘇計切《集韻》《正韻》思計切,音壻。《說文》作。微也。《類篇》隷作細。《玉篇》小也。《書·旅獒》不矜細行。《註》輕忽小物。《左傳·襄二十九年》其細已甚。《註》譏其煩碎。又《北史·源思禮傳》何必大子細也。

【雨】〔古文〕《唐韻》《集韻》《韻會》王矩切,音羽。《說文》水从雲下也。一象天,冂象雲,水霝其閒也。《玉篇》雲雨也。《元命包》隂陽和爲雨。《大戴禮》天地之氣和則雨。《釋名》輔也。言輔時生養。《易·乾卦》雲行雨施,品物流行。《書·洪範》八庶徵,曰雨,曰暘。又《爾雅·釋天》暴雨謂之涷,小雨謂之霡霂,久雨謂之淫。陸佃云:疾雨曰驟,徐雨曰零,久雨曰苦,時雨曰澍。又穀雨,二十四氣之一。見《後漢·律曆志》。又《正字通》雨虎,蟲名。遁甲開天圖曰:霍山有雨虎,狀如蠶,長七八寸,在石內,雲雨則出,可炙食。或曰石蠶之類。詳見《本草

【不】〔古文〕《韻會》《正韻》逋沒切,補入聲。不然也,不可也,未也。《禮·曾子問》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則有變乎,且不乎。又《周禮·夏官》服不氏,掌養猛獸而敎擾之。《註》服不服之獸者。又《廣韻》《韻會》分物切。與弗同。今吳音皆然。又《韻會》俯九切,音缶。與可否之否通。《說文》鳥飛上翔,不下來也。从一,一猶天也。象形。又《玉篇》甫負切《廣韻》甫救切,缶去聲。義同。又《廣韻》甫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方鳩切,音浮。夫不,也。亦作鳺鴀。《爾雅·釋鳥》其鳺鴀。《郉疏》陸璣云:今小鳩也。一名鳩,幽州人或謂鷱鴡,梁宋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