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尽日寻黄绢,沧海经年梦绛纱

青山尽日寻黄绢,沧海经年梦绛纱

诗句读音
青山尽日寻黄绢平仄:平 平 仄 仄 平 平 仄
拼音: qīng shānjìn rìxúnhuáng juàn
沧海经年梦绛纱平仄:平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拼音: cāng hǎijīng niánmèngjiàng shā

青山尽日寻黄绢,沧海经年梦绛纱释义

【青山】的山岭。《管子·地员》:“青山十六施,百一十二尺而至于泉。”唐徐凝《别白公》诗:“青山旧路在,白首醉还乡。”《四游记·玉帝起赛宝通明会》:“一见我这里青山隐隐,緑水迢迢,便问我借与他居住。”海默《我的引路人》五:“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2.指归隐之处。唐贾岛《答王建秘书》诗:“白髮无心镊,青山去意多。”宋范仲淹《寄石学士》诗:“与君尝大言,定作青山隣。”严复《送沉涛园备兵淮扬》诗之一:“相看白髮盈头出,长恐青山与愿违。”3.山名。一名青林山。南朝诗人谢朓曾卜居于此,故又称谢公山。在今安徽省当涂县东南。

【尽日】整天。《淮南子·氾论训》:“尽日极虑而无益於治,劳形竭智而无补於主。”唐郑璧《奉和陆鲁望白菊》:“终朝疑笑梁王雪,尽日慵飞蜀帝魂。”清魏源《武林纪游》诗之六:“尽日不逢人,终年无啟关。”2.指农历月末最后一天。清褚人穫《坚瓠续集·大尽小尽》:“月满三十日为大尽,少一日为小尽,月之尽日犹年之除夜也。”终日,整天。明陈子龙《南乡子》词:“儘日对红颜,画阑深深半掩关。”

【黄绢】黄色之绢。唐许浑《甘露寺感事贻同志》诗:“青山尽日寻黄绢,沧海经年梦絳纱。”南唐陈陶《题赠高闲上人》诗:“鸳鷺输黄绢,场坛遶白苹。”《花月痕》第四八回:“六逆妻妾,唤做主娘,黄绢盖头,骑马跣足,这全是粤西西溪峒村媪。”2.见“黄绢幼妇”。3.谓隐语。唐冯翊子《桂苑丛谈·班支使解大明寺语》:“﹝独班支使曰﹞得非‘大明寺水天下无比’八字乎?众皆恍然曰:黄绢之奇智亦何异哉?”4.佛教之经卷。唐寒山《诗》之一二一:“囊里无青蚨,篋中有黄绢。”绢,一本作“卷”。典

【沧海】1.大海。汉董仲舒《春秋繁露·观德》:“故受命而海内顺之,犹众星之共北辰,流之宗沧海也。”宋苏轼《清都谢道士真赞》:“一江春水东流,滔滔直入沧海。”明林鸿《金鸡岩僧室》诗:“夜来沧海寒,梦遶波上月。”瞿秋白《赤都心史》九:“皓月落沧海,碎影摇万里。”2.我国古代对东海的别称。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初学记》卷六引晋张华《博物志》:“东海之别有渤澥,故东海共称渤海,又通谓之沧海。”参见“东海”。3.神话中的海岛名。《海内十洲记·沧海岛》:“沧海岛在北海中。地方三千里,去岸二十一万

【梦】俗夢字。(夢)《唐韻》《集韻》《韻會》莫鳳切《正韻》蒙弄切,蒙去聲。覺之對,寐中所見事形也。《書·說命》夢帝賚子良弼。《詩·小雅》乃占我夢。《周禮·春官·占夢》以日月星辰占六夢之吉凶,一正夢、二噩夢、三思夢、四寤夢、五喜夢、六懼夢。《又》大卜掌三夢之法,一致夢、二觭夢,《註》奇怪之夢、三咸陟。《註》升也,進也,無思慮而有其夢。一作咸夢。《莊子·齊物論》昔者莊周夢爲蝴蝶,栩栩然胡蝶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張子正蒙》夢形閉而氣專于內,夢所以緣舊于習心,飢夢取,飽夢與。又澤名。《書·禹貢》雲土夢作。又《司馬

【绛纱】。纱,绢之轻细者。唐韦应物《萼绿华歌》:“仙容矫矫兮杂瑶珮,轻衣重重兮蒙絳纱。”明徐渭《忆潘公》诗之二:“帐底画眉犹未了,寺丞亲着絳纱来。”2.犹绛帐。对师门、讲席之敬称。唐刘禹锡《送赵中丞自司金外郎转官参山南令狐仆射幕府》诗:“相府开油幕,门生逐絳纱。”宋苏轼《仙游潭·马融石室》诗:“未应将军聘,初从季直游。絳纱生不识,苍石尚能留。”清袁枚《随园诗话》卷十:“豫庭《赠妇翁》云:‘喜我絳纱深有托,半为娇客半门生。’”参见“絳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