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士辱多垒,天王愤蒙尘
卿士辱多垒,天王愤蒙尘释义
【天王】1.天子。春秋时特指周天子。《春秋·隐公元年》:“秋七月,天王使宰咺来归惠公仲子之賵。”孔颖达疏:“天王,周平王也。”清顾炎武《日知录·天王》:“《尚书》之文,但称王,《春秋》则曰天王,以当时楚吴徐越皆僭称王,故加天以别之也。”2.称帝王。《庄子·天道》:“昔者舜问於尧曰:‘天王之用心何如?’”汉王符《潜夫论·巫列》:“及民间缮治,微蔑小禁,本非天王所当惮也。”唐杜甫《忆昔》诗之二:“犬戎直来坐御床,百官跣足随天王。”清陈梦雷《杨椒山先生祠》诗:“化碧有怀酬侠客,控寃无路达天王。”3.指诸侯。《南齐书·晋
【愤】《唐韻》《正韻》房吻切《集韻》《韻會》父吻切,墳上聲。《說文》懣也。从心賁聲。《周語》陽癉憤盈。《註》積也。鬱積而怒滿也。又《集韻》或作。亦作賁。《禮·樂記》廣賁之音作,而民剛毅。《音義》依註讀爲憤,扶粉反。又作馮。《莊子·盜跖篇》侅溺於馮氣,郭象讀。又《韻會》《正韻》房問切,音與分同。滿也。《論語》不憤不啓。《又》發憤忘食。◎按註上聲,字書有上去二音。又叶符筠切,音焚。《蘇轍·祭范鎭文》力諫不從,遂致爲臣。開門接士,不怨不憤。《說文》憤本字。憤字从芔作。zdic&#
【蒙尘】尘蒙覆。《淮南子·缪称训》:“蒙尘而欲毋眯,涉水而欲毋濡,不可得也。”晋陆机《文赋》:“惧蒙尘於叩缶,顾取笑乎鸣玉。”清赵翼《瓯北诗话·查初白诗》:“寺贫僧乞食,臺古佛蒙尘。”2.古代多指帝王失位逃亡在外,蒙受风尘。《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天子蒙尘于外,敢不奔问官守?”《后汉书·刘虞传》:“今天下崩乱,主上蒙尘。”清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史阁部书》:“徽钦蒙尘,宋高纘统。”
【卿士】夫。后用以泛指官吏。《书·牧誓》:“是信是使,是以为大夫卿士。”孙星衍疏:“大夫卿士不云卿大夫士,盖以此士,卿之属也。”《史记·宋微子世家》:“殷既小大好草窃姦宄,卿士师师非度,皆有罪辜,乃无维获,小民乃并兴,相为敌讎。”梁启超《变法通议·论不变法之害》:“谋及卿士,谋及庶人,国疑则询,国迁则询,议郎博士,非西官也。”2.周王朝的执政者。总管王朝的政事。《诗·小雅·十月之交》:“皇父卿士,番维司徒。”朱熹集注:“卿士,六卿之外,更为都官,以总六官之事也。”《左传·隐公三年》:“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杜
【辱】〔古文〕《唐韻》而蜀切《集韻》儒欲切,音蓐。《廣韻》恥也。《禮·曲禮》孝子不登危,懼辱親也。又汙也。《左傳·襄三十年》使吾子辱在塗泥久矣。又屈也。《禮·曲禮》君言至,則主人出拜君言之辱。《註》屈辱尊命之臨也。又僇也。《說文》辱,从寸,在辰下。失耕時於封疆上僇之也。又姓,見《姓苑》。
【多垒】。喻寇乱频繁。《礼记·曲礼上》:“四郊多垒,此卿大夫之辱也。”孔颖达疏:“寇戎充斥,数战郊坰,故多军垒。”宋王禹偁《平阳公主赞序》:“人心大归,兵势大振,卒见削平多垒,底定京师。”宋王禹偁《拟长孙无忌让代袭刺史表》:“至于平定两京,并因英武,荡除多垒,皆是睿谋。”明文徵明《南楼》诗:“敢言多垒非吾耻,空復崩天负杞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