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书盛烈,血食旌遗尘

青史书盛烈,血食旌遗尘

诗句读音
青史书盛烈平仄:平 仄 平 平 仄
拼音: qīng shǐshūshèng liè
血食旌遗尘平仄:仄 平 平 仄 平
拼音: xuè shíjīngyíchén

青史书盛烈,血食旌遗尘释义

【青史】1.古代以竹简记事,故称史籍为“青史”。南朝梁江淹《诣建平王上书》:“俱启丹册,并图青史。”唐温庭筠《过陈琳墓》诗:“曾於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此坟。”宋苏轼《题永叔会老堂》诗:“嘉谋定国垂青史,盛事传家有素风。”清洪昇《长生殿·传概》:“感金石,回天地。昭白日,垂青史。”徐迟《牡丹》:“我又看到她演出的喜剧《柜中缘》……是对爱国主义名将,永垂青史的千秋忠臣的一首赞歌。”2.见“青史氏”。

【盛烈】业。南朝宋颜延之《赭白马赋》:“惟宋二十有二载,盛烈光乎重叶。”唐高适《奉酬北海李太守》诗:“盛烈播南史,雄词豁东溟。”《资治通鉴·唐肃宗至德元载》:“大将军兵精气肃,远近莫敌,若以家国为念,移据常山,与大夫首尾相应,即洪勋盛烈,孰与为比。”

【血食】1.谓受享祭品。古代杀牲取血以祭,故称。《左传·庄公六年》:“若不从三臣,抑社稷实不血食,而君焉取餘?”《汉书·高帝纪下》:“故粤王亡诸世奉粤祀,秦侵夺其地,使其社稷不得血食。”颜师古注:“祭者尚血腥,故曰血食也。”清袁枚《新齐谐·牛头大王》:“上帝命血食此方,汝塑像祀我,必有福应。”孙中山《民族主义》第五讲:“若説到灭族,他就怕祖宗血食断絶,不由得不拼命奋斗。”2.指用于祭祀的食品。《西游记》第六一回:“小神居此苟安,拯救这方生民,求些血食,诚为恩便。”3.谓吃鱼肉之类荤腥食物。《梁书·诸夷传·扶南国》

【旌】《唐韻》《正韻》子盈切《集韻》《韻會》咨盈切,音精。《說文》析羽注旄首,所以進士卒。《爾雅·釋天》註旄首曰旌。《註》載旄於竿頭,如今之幢,亦有旒。《又》旌旂。《疏》旌旂者,凡旗之名雖異,旌旂爲之總稱。《廣雅》天子旌高九仞,諸侯七仞,大夫五仞,士三仞。《釋名》旌,精也。有精光也。《詩·鄘風》孑孑干旌。《周禮·春官·司常》析羽爲旌。《又》斿車載旌。又《周禮·天官·掌舍》爲帷宮設旌門。《註》樹旌以表門。又《周禮·地官·掌節》道路用旌節。《註》今使者所擁節是也。又《禮·曲禮》武車綏旌,德車結旌。《註》武車尚威武,

【尘】《字彙補》古文塵字。註詳土部十一畫。(塵)〔古文〕尘《唐韻》直珍切《集韻》《韻會》《正韻》池鄰切,音。埃也。《爾雅·釋詁》久也。謂塵垢稽久也。《詩·小雅》無將大車,祗自塵兮。《後漢·班固傳》風伯淸塵。《拾遺記》石虎起樓四十丈,異香爲屑,風起則揚之,名芳塵。《嶺南表異錄》犀角爲簪梳,塵不著髮,名辟塵犀。又淫視爲遊塵,見《穀梁序疏》。又明窻塵,丹砂,藥名。《李白·草創大還詩》髣髴明窻塵。又《梵書·圓覺經》根塵虛妄。《註》根塵,六根之塵,謂眼、耳、鼻、舌、心、意。又《列仙傳》麻姑謂王方平曰:見東海三變爲桑田,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