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瘦儿郎犹自可,就中愁杀郑昌图

清瘦儿郎犹自可,就中愁杀郑昌图

诗句读音
清瘦儿郎犹自可平仄:平 仄 平 平 平 仄 仄
韵脚:上三十三哿
拼音: qīng shòuér lángyóu zìkě|kè
就中愁杀郑昌图平仄:仄 平 平 平 仄 平 平
拼音: jiù zhōngchóu shāzhèngchāng tú

清瘦儿郎犹自可,就中愁杀郑昌图释义

【清瘦】瘦的婉辞。谓消瘦。五代锺辐《卜算子慢》词:“写别来,容颜寄与,使知人清瘦。”宋苏轼《次韵王巩颜复同泛舟》:“沉郎清瘦不胜衣,边老便便带十围。”《花月痕》第九回:“怎么这几日不见,更清瘦了,不是有病吗?”李準《春笋》:“刘永义已经五十多岁年纪了。清瘦面孔,高鼻梁,长下巴。”2.清净峻峭。唐韩愈《游清龙寺》诗:“南山逼冬转清瘦,刻划圭角出崖窾。”3.清秀而劲健。《和靖诗集》附《诸家诗话·何养纯<林集附言>》:“先生书法,深入晋室,惟停云馆二小柬流传於世,清瘦遒劲,语亦澄淡孤峭。”典

【儿郎】1.青年,小伙子。南朝陈徐陵《乌栖曲》之一:“风流荀令好儿郎,偏能傅粉復熏香。”唐蒋防《霍小玉传》:“昨遣某求一好儿郎,格调相称者。”宋范成大《夔州竹枝歌》之四:“行人莫笑女麤丑,儿郎自与买银釵。”清吴伟业《戏赠》诗之五:“玉釵仍整未销黄,笑看儿郎语太狂。”2.对士兵的称呼。唐赵元一《奉天录》卷三:“忝与儿郎为主,不能守城池,忍遣儿郎颈犯白刃,吾不为也。”宋陆游《凉州行》:“勑中墨色如未乾,君王心念儿郎寒。”元无名氏《马陵道》第四折:“管杀的他众儿郎不能相借。”欧阳予倩《木兰从军》第八场:“城内兵马要点验

【犹自】许浑《塞下曲》:“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征衣。”宋王沂孙《齐天乐·蝉》词:“短梦深宫,向人犹自诉憔悴。”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五:“白日且犹自可,黄昏后是甚活?”

【可】《唐韻》肯我切《集韻》《韻會》《正韻》口我切,音坷。《說文》肯也。《廣韻》許可也。《韻會》可者,否之對。《書·堯典》囂訟可乎。《文中子·事君篇》達人哉山濤也,多可而少怪。又僅可,未足之辭。《論語》子曰:可也。又《禮·內則》擇于諸母與可者。《註》諸母,衆妾也,可者,傅御之屬也。又所也。《禮·中庸》體物而不可遺。《註》體猶生也,可猶所也。不有所遺,言萬物無不以鬼神之氣生也。又姓。《正字通》唐諫議大夫可中正,宋紹興進士可懋。又《字彙補》苦格切,音克。《魏書·吐谷渾傳》可汗,此非復人事。《唐書·突厥傳》可汗猶單于

【就中】1.其中。唐杜甫《丽人行》:“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元曾瑞《留鞋记》楔子:“人都道我落第无颜,羞归乡里,那知就中自有缘故。”郭沫若《苏联游记》:“东方古典文学家安得力夫报告,指示了各种古文书,就中有蒙古文的资料。”2.居中;从中。《红楼梦》第四六回:“须得我就中俭省,方可偿补。”瞿秋白《饿乡纪程》十一:“可是就中却知道了中国外交界几件逸事--笑话。”

【愁杀】亦作“愁煞”。谓使人极为忧愁。杀,表示程度深。《古诗十九首·去者日以疏》:“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南唐冯延巳《临江仙》词:“夕阳千里连芳草,萋萋愁煞王孙。”明徐渭《长干行》之三:“月明打开犹自可,月黑打开愁杀他。”姚雪垠《言志篇》:“老马伏辕征路远,晓窗愁杀白头翁。”

【郑】《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直正切,音。國名。《釋名》鄭,町也,地多平町町然也。《正字通》鄭本西都畿內地,周宣王封其弟友,是爲鄭。桓公寄孥與賄于虢鄶,其子武公,定平王于東都,因徙其封,施舊號于新邑,是爲新鄭。今河南開封府鄭州是也。又南鄭,縣名。今屬陝西漢中府,桓公封邑在畿內,爲西鄭,漢中在京兆之南,故稱南鄭以別之。《一統志》南鄭,古褒國附庸之邑。桓公歿,其民南奔居此,因曰南鄭。又《廣韻》鄭重,殷勤之意。《前漢·王莽傳》非皇天所以鄭重降符命之意。又姓。《集韻》鄭滅于韓,子孫因以國爲氏。

【昌图】1.预示永昌帝业的图谶。古天子登祚,假托受命于天,故有膺箓受图之说。《南齐书·乐志》:“国猷远蔼,昌图聿宣。”《旧唐书·音乐志三》:“汜水初呈祕象,温洛荐表昌图。”宋岳珂《愧郯录·孝明后制》:“挺天人之奇表,会王者之昌图。”2.犹宏图。康有为《<日本杂事诗>序》:“如游扶桑之都,迈武门之酷炎,羡维新之昌图;嘉高蒲之秀烈,庶王朱之令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