顷岁西河方借宅,今年东野又般家

顷岁西河方借宅,今年东野又般家

诗句读音
今年东野又般家平仄:平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韵脚:下平九麻
拼音: jīn niándōngyěyòubān1|0|0
顷岁西河方借宅平仄:仄 仄 平 平 平 仄 平
韵脚:入二十陌
拼音: qǐng suìxī héfāngjièzhái

顷岁西河方借宅,今年东野又般家释义

【今年】本年。指说话时的这一年。晋李密《陈情事表》:“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宋苏轼《九日黄楼作》诗:“岂知还復有今年,把琖对花容一呷。”明张居正《文华殿论奏》:“如今年暂行,明年即据为例,非祖宗旧例也。”周瘦鹃《花木丛中·梅花时节话梅花》:“今年我家的盆梅,开了花的只有十多盆。”

【东】《唐韻》《正韻》德紅切《集韻》《韻會》都籠切,音蝀。《說文》動也。陽氣動,于時爲春。《書·堯典》平秩東作。《孔傳》歲起於東,而始就耕也。《淮南子·天文訓》東方木也,其帝太皡。又《史記·曆書》日起於東,月起於西。《鄭樵·通志》日在木中曰東,在木上曰杲,在木下曰杳。木,若木也,日所升降。又《詩·大雅》東有啓明。又《爾雅·釋地》東至于泰遠。又姓。《聖賢羣輔錄》舜友東不訾。又叶當經切,音丁。《詩·小雅》念我土宇,我生不辰。逢天僤怒,自西徂東。又叶都郞切,音當。《楊泉·蠶賦》粵召僕夫,築室于旁。于旁伊何,在庭之東。

【野】〔古文〕埜《唐韻》羊者切《集韻》《韻會》《正韻》以者切,音也。《說文》郊外也。《易·同人》同人于野,亨。《疏》野,是廣遠之處。《詩·魯頌》駉駉牡馬,在坰之野。《傳》邑外曰郊,郊外曰野。又《周禮·地官·遂人》掌邦之野。《註》郊外曰野,此野爲甸稍縣都。又《周禮·秋官》縣士掌野。《註》地距王城二百里以外至三百里曰野。又《韻會》朴野。《論語》質勝文則野。《禮·檀弓》故騷騷爾則野。《疏》田野之人,急切無禮。又官名。《左傳·昭十八年》使野司各保其徵。《註》野司,縣士也。《禮·月令》季春之月,命野虞,毋伐桑柘。《註》野

【又】《唐韻》于救切《集韻》《韻會》尤救切《正韻》爰救切,音宥。《說文》手也。象形。三指者,手之多,略不過三也。《韻會》偏旁作。又《廣韻》又,猶更也。又《韻補》叶夷益切,音亦。復也。《詩·小雅》人之齊聖,飮酒溫克。彼昏不知,壹醉日富。各敬爾儀,天命不又。富音偪。

【般】〔古文〕《唐韻》北潘切《集韻》《韻會》《正韻》逋潘切,音。《說文》辟也。象舟之旋,从舟从殳。殳,所以旋也。又《廣韻》般運。《集韻》移也。又《集韻》數別之名。又《廣韻》布還切《集韻》《韻會》《正韻》逋還切。與班同。《爾雅·釋言》般,還也。《疏》般,還反也。《前漢·趙充國傳》明主般師罷兵。《註》鄧展曰:般,音班。班,還也。又《賈誼傳》般紛紛其離此鄕兮。《註》般,音班。般,反也。又分也,賜也。《揚子·太經》建侯開國,渙爵般秩。又布也。《前漢·郊祀歌》先以雨般裔裔。《註》般與班同。布也。又人名。《前漢·古今人表》

【家】〔古文〕《唐韻》古牙切《集韻》《韻會》《正韻》居牙切,音加。《說文》家居也。《爾雅》戸牖之閒謂之扆。其內謂之家。《詩·周南》宜其室家。《註》家謂一門之內。又婦謂夫曰家。《孟子》女子生而願爲之有家。又一夫受田百畝,曰夫家。《周禮·地官》上地家七人,中地家六人,下地家五人。《註》有夫有婦,然後爲家。又大夫之邑曰家,仕於大夫者曰家臣。《左傳·襄二十九年》大夫皆富,政將在家。又天家,天子之稱。《蔡邕·獨斷》天子無外,以天下爲家。又居其地曰家。《史記·陸賈傳》以好畤田地,善往家焉。又著述家。《前漢·武帝紀》表章六經

【顷岁】朝梁江淹《萧上铜钟芝草众瑞表》:“顷岁以来,禎应四塞。”宋苏轼《御试制科策》:“臣又窃闻之,自顷岁以来,大臣奏事,陛下无所詰问,直可之而已。”章炳麟《文学说例》:“顷岁以来,渐为进步发见之代,常语简单,有待铸造。”龚振黄《青岛潮》第十三章:“顷岁政变,内阁迭更,彼独阴结外援,盘据要职。”2.昔年。唐权德舆《拜昭陵过咸阳墅》诗:“顷岁辱明命,铭勋鏤贞坚。”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敏捷》:“梁太祖受禪,姚洎为学士,尝从容,上问及廷裕(裴廷裕)行止,洎对曰:‘顷岁左迁,令闻旅寄衡水。’”《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

【西河】。古称黄河南北流向的部分为西河。《书·禹贡》:“黑水、西河惟雍州。”《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武侯浮西河而下。”《史记·卫将军列传》:“度西河,至高闕。”前二者指流经今山西、陕西间的一段,后者指今宁夏、内蒙古间自南而北的一段。2.古地区名。春秋时卫地。指卫之西境的黄河沿岸地区,即今河南浚县、滑县及其迤南、迤北一带。《史记·孔子世家》:“其男子有死之志,妇人有保西河之志。”司马贞索隐:“此西河在卫地,非魏之西河也。”3.古地区名。战国时魏地。《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子夏居西河教授,为魏文侯师。”一说在今山

【方】〔古文〕《唐韻》府良切《集韻》《韻會》分房切,音芳。《說文》倂船也。象兩舟省總頭形。或从水作汸。《詩·周南》江之永矣,不可方思。《傳》方,泭也。《釋文》小筏曰泭。《爾雅·釋水》大夫方舟。《註》倂兩船。《史記·酈食其傳》方船而下。《註》謂船也。又《易·坤卦》六二直方大。《註》地體安靜,是其方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圜者中規,方者中矩。《淮南子·天文訓》天道曰圓,地道曰方。方者主幽,圓者主明。又《易·觀卦》君子以省方觀民設敎。《疏》省視萬方。《詩·大雅》監觀四方。《周禮·天官·冢宰》辨方正位。《註》別四方。《

【借】《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子夜切,嗟去聲。假也,貸也,助也,推獎也。《家語》在貧如客,使其臣如借。《註》言不有其身,如借使也。《前漢·文帝紀》假借納用。又艸履曰不借。《釋名》言賤易有各自蓄之,不假借人也。又設辭。《詩·大雅》借曰未知,亦旣抱子。又與藉耤通。又與假通。《後漢·李充傳》無所借借。《註》下音假。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資昔切,音積。義同。 本作,隸省作借,別作徣。漢典考證:〔《釋名》艸履曰不借。《註》言賤易有各自置,不假借也。〕 謹照原文改爲艸履曰不借。釋名言賤易有各自蓄之,不假

【宅】〔古文〕《唐韻》場伯切《集韻》《韻會》《正韻》直格切,音澤。《說文》宅,所托也。《爾雅·釋言》居也。《疏》謂居處也。《釋名》宅,擇也,擇吉處而營之也。《書·禹貢》四隩旣宅。《召誥》太保朝至于洛卜宅。又《周禮·地官·大司徒》辨十有二土之名物,以相民宅而知其利害。又所居之位亦曰宅。《書·舜典》使宅百揆。又《立政》克用三宅三俊。《註》宅以位言,俊以德言。三宅,謂居常伯常任準人之位者。又《禮·郊特牲》土反其宅。又定也。《書·康誥》亦惟助王宅天命。《註》安定天命也。又宅兆亦曰宅。《禮·雜記》大夫卜宅與葬日。又叶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