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谈何衮衮,和气益熙熙
清谈何衮衮,和气益熙熙释义
【清谈】“清谭”。1.清雅的谈论。汉刘桢《赠五官中郎将》诗之二:“清谈同日夕,情盼叙忧勤。”唐杜甫《送高司直寻封阆州》诗:“清谈慰老夫,开卷得佳句。”前蜀韦庄《寄从兄遵》诗:“不将高卧邀刘主,自吐清谈护汉储。”清昭槤《啸亭杂录·尹文端公》:“公清谈干云,而尤长奏对。”2.犹清议。谈论的内容以对人物、时事的批评为主。《三国志·蜀志·许靖传》:“靖虽年逾七十,爱乐人物,诱纳后进,清谈不倦。”晋葛洪《抱朴子·疾谬》:“俗间有戏妇之法……然民间行之日久,莫觉其非,或清谈所不能禁,非峻刑不能止也。”《梁书·沉约传》:“自负
【何】《唐韻》胡歌切《集韻》《韻會》《正韻》寒歌切,賀平聲。曷也,奚也,孰也,詰詞也。《書·臯陶謨》禹曰何。《詩·小雅》夜如何其。又誰何。猶言莫敢如何也。《賈誼·過秦論》利兵而誰何。又未多時曰無何,亦曰無幾何。《史記·曹參傳》居無何,使者果召參。又《前漢·袁盎傳》南方濕,君能日飮,無何,可免禍也。《註》無何,言更無餘事也。又《南史·西域傳》西域呼帽爲突何。又《古今樂錄》羊無夷伊那何,皆曲調之遺聲。又國名。《隋書》西域有何國。又姓。又娙何,漢女官名,秩比二千石。又《集韻》《正韻》下可切,賀上聲。同荷。儋也,負也。
【衮衮】卷曲貌。唐皮日休《补九夏歌·骜夏》:“桓桓其珪,衮衮其衣。出作二伯,天下是毗。”参见“衮衣”。2.旋转翻滚貌。《全唐诗》卷七八六载《姜宣弹小胡笳引歌》:“汎徽胡雁咽萧萧,绕指轆轤圆衮衮。”3.大水奔流貌。唐杜甫《登高》诗:“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衮衮来。”宋王安石《望越亭》诗:“乱山千顷翠相围,衮衮沧江去復归。”清纳兰性德《金缕曲·姜西溟言别赋此赠之》词:“衮衮长江萧萧木,送遥天、白鴈哀鸣去。”4.引申为急速流逝。宋韩疁《高阳台·除夜》词:“频听银籤,重燃絳蜡,年华衮衮惊心。”5.说话滔滔不绝貌。《太平
【和气】1.古人认为天地间阴气与阳气交合而成之气。万物由此“和气”而生。《老子》:“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韩非子·解老》:“孔窍虚,则和气日入。”唐刘商《金井歌》:“文明化合天地清,和气氤氲孕至灵。”宋王安石《次韵和甫春日金陵登台》之一:“万物已随和气动,一樽聊与故人来。”2.引申指能导致吉利的祥瑞之气。汉王充《论衡·讲瑞》:“瑞物皆起和气而生。”《朱子语类》卷一○六:“自古救荒只有两説:第一是感召和气,以致丰穰;其次只有储蓄之计。”明杨慎《词品·雪辞》:“满天和气,太平有象。”3.温和的气度。《礼记·
【熙熙】和乐貌。《老子》:“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臺。”《汉书·礼乐志》:“众庶熙熙,施及夭胎;羣生啿啿,唯春之祺。”颜师古注:“熙熙,和乐貌也。”唐韦应物《往富平伤怀》诗:“出门无所忧,返室亦熙熙。”王闿运《与曾侍郎言兵事书》:“官商以有易无,以私济公,乃民熙熙,不知苦难。”2.平易貌。《资治通鉴·魏邵陵厉公正始二年》:“寧(管寧)名行高洁,人望之者,邈然若不可及,即之熙熙和易。”3.广大貌。《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为之歌《大雅》,曰:‘广哉,熙熙乎!曲而有直体,其文王之德乎?’”王引之《经义述闻·春秋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