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溪冥寂士,思玄徇道枢

青溪冥寂士,思玄徇道枢

诗句读音
思玄徇道枢平仄:平 平 仄 仄 平
拼音: sī xuánxùn dàoshū
青溪冥寂士平仄:平 平 平 仄 仄
韵脚:上六止
拼音: qīng xīmíng jì4

青溪冥寂士,思玄徇道枢释义

【思玄】“思元”。研求妙理。汉张衡有《思玄赋》。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易水》:“沙门释法澄建刹于其上,更为思玄之胜处也。”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涑水》:“是以緇服思元之士,鹿裘念一之夫,代往游焉。”康有为《送张十六翰林延秋先生还京》诗:“忧道海滨伤独立,思元天外若为通。”汉

【徇道】维护正道。徇,通“殉”。宋叶适《<归愚翁文集>序》:“景望徇道寂寞,视退如进。”明方孝孺《春秋诸君子赞·公子友》:“圣贤至公,徇道忘己。”

【枢】《唐韻》昌朱切《集韻》《韻會》春朱切,音姝。本也。《說文》戸樞也。《爾雅·釋宮》樞謂之椳。又制動之主曰樞機。《易·繫辭》言行君子之樞機。又北斗第一星,謂之天樞。《春秋·運斗樞》天樞德見則鳳凰翔。又五帝之精黃,則含樞紐。《禮·大傳註》禘祭之一。又要也。《荀子·富國篇》人君者,管分之樞要也。又本也,中也。《淮南子·原道訓》經營四隅,還返于樞。又樞密,掌軍政之官也。《宋·司馬光集》文彥博除樞密,詔曰:仍冠中書。又金樞,月也。《木華·海賦》大明轡於金樞之穴。又木名。《詩·唐風》山有樞。《草木疏》樞,其針刺如柘,其

【青溪】谿”。1.碧绿的溪水。唐杜甫《万丈潭》诗:“青溪含冥寞,神物有显晦。”唐卢鸿一《嵩山十志·樾馆》诗:“紫巖隈兮青谿侧,云松烟蔦兮千古色。”2.古县名。今浙江省淳安县。北宋方腊起义于此。起义失败后,县名改为淳安。宋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卷二一八:“孙覿《韩世忠墓誌铭》曰:‘宣和初,妖人方腊起青溪,不旬朝,众万数,破衢、婺、杭、睦、歙五州,江淮大震。’”3.古水名。指三国吴在建业城东南所凿东渠。发源于今江苏省南京市锺山西南,流经南京市区入秦淮河,曲折达十余里,亦名九曲青溪。年久湮废,今仅存入秦淮河的一段。唐杨

【冥寂】1.静默。《文选·郭璞<游仙诗>之三》:“緑萝结高林,蒙蘢盖一山。中有冥寂士,静啸抚清絃。”李善注:“冥,玄默也。”唐李白《春陪商州裴使君游石娥溪》诗:“萧条出世表,冥寂闭玄关。”2.幽静。唐顾况《弹琴谷》诗:“谷中谁弹琴,琴响谷冥寂。”

【士】《廣韻》《集韻》《韻會》鉏里切,音仕。四民士爲首。《詩·大雅》譽髦斯士。《禮·王制》命鄕論秀士,升之司徒,曰選士。司徒論選士之秀者,升之學,曰俊士。升於司徒者,不征於鄕,升於學者,不征於司徒,曰造士。大樂正論造士之秀者,升之司馬,曰進士。又官總名。《書·立政》庶常吉士。《禮·王制》天子之元士,諸侯之上士,中士,下士。又《孔安國曰》士,理官也,欲得其曲直之理也。《書·舜典》帝曰:臯陶,汝作士。《左傳·僖二十八年》士榮爲大士。又漢制,嘗爵爲公侯奪免者,曰公士。又《前漢·鄒陽傳》武力鼎士。《註》能舉鼎者。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