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腴足秔稻,隽永到梨柿

清腴足秔稻,隽永到梨柿

诗句读音
清腴足秔稻平仄:平 平 平 仄
拼音: qīng yúzújīng dào
隽永到梨柿平仄:仄 仄 仄 平 仄
韵脚:上六止
拼音: juàn yǒngdào2shì

清腴足秔稻,隽永到梨柿释义

【清腴】寅《松茨四兄远过西池》诗之六:“吾宗诗渊源,大率归清腴。”清黄景仁《龙井》诗之四:“灵芽原有种,他处逊清腴。”铁郎《二十世纪之湖南》:“於是深闭固拒,终身不与外省人接……偶一渡洞庭,出长江,遇大河,发崑崙,不曰‘扬子江一带多水族’,即曰‘黄河以北少性情’。过一地必曰:‘不如吾湖南之清腴也。’”

【足】〔古文〕疋《唐韻》卽玉切《集韻》《韻會》《正韻》縱玉切,音哫。《說文》人之足也。在下,从止口。《註》徐鍇曰:口象股脛之形。《釋名》足,續也,言續脛也。《易·說卦》震爲足。《疏》足能動用,故爲足也。《禮·玉藻》足容重。《註》舉欲遲也。又《廣韻》滿也,止也。《書·仲虺之誥》矧予之德,言足聽聞。《詩·小雅》旣霑旣足。《禮·學記》學然後知不足。《老子·道德經》知足不辱。又不可曰不我足。《吳語》天若棄吳,必許吾成而不吾足也。又草名。《爾雅·釋草》虃,百足。《註》音纖。又姓。《戰國策》足强。《註》韓人。又《廣韻》子句

【秔稻】·扬雄<长杨赋>》:“驰骋秔稻之地,周流棃栗之林。”李善注:“《説文》曰:‘秔,稻属也。《声类》以为秔,不黏稻也。’《汉书》东方朔曰:‘涇渭之南,又有秔稻、棃、栗之饶。’”三国魏曹丕《与朝臣论秔稻书》:“江表惟长沙名有好米,何得比新城秔稻邪?”《明史·食货志三》:“供用库,贮秔稻、熟米及上供物。”章炳麟《中华民国解》:“西藏山谷阻深……特其土地磽确,栽种独宜青稞,上者止於牟麦,而秔稻不适於土宜。”

【隽永】亦作“隽永”。1.食物甘美有回味。宋张世南《游宦纪闻》卷九:“橄欖,闽蜀俱有之。闽中丁香一品,极小,雋永,其味胜於蜀产。”郭沫若《苏联纪行·六月廿日》:“大使馆是租住的,陈设相当堂皇。喝一盏盖碗的中国茶,特别感觉着隽永。”2.书名。《汉书·蒯通传》:“通论战国时説士权变,亦自序其説,凡八十一首,号曰《雋永》。”颜师古注:“雋,肥肉也;永,长也。言其所论甘美而义深长也。”后以谓言语、诗文意味深长。宋陆游《午枕》诗:“书中至味人不知,隽永无穷胜粱肉。”明谢榛《四溟诗话》卷一:“﹝作诗﹞体贵正大,志贵高远,气贵

【到】《唐韻》《正韻》都導切《集韻》《韻會》刀號切,音倒。《爾雅·釋詁》到,至也。《疏》到者,自遠而至也。《詩·大雅》靡國不到。又姓。《韻會》出彭城楚令尹屋到之後。

【柿】《正字通》同。○按世俗作果名,音士者,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