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冢曾无尺寸归,锦书多寄穷荒骨
诗句 | 读音 |
---|---|
青冢曾无尺寸归 | 平仄:平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拼音: qīng zhǒngzēng|céngwúchǐ cùnguī |
锦书多寄穷荒骨 | 平仄:仄 平 平 仄 平 平 平 韵脚:入十一沒 拼音: jǐn shūduōjìqiónghuānggǔ|gū |
青冢曾无尺寸归,锦书多寄穷荒骨释义
【青冢】冢”。1.指汉王昭君墓。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南。传说当地多白草而此冢独青,故名。唐杜甫《咏怀古迹》之三:“一去紫臺连朔漠,独留青塚向黄昏。”仇兆鳌注:“《归州图经》:边地多白草,昭君塚独青。”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怎下的教他环佩影摇青塚月,琵琶声断黑江秋。”清纳兰性德《蝶恋花·出塞》词:“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塚黄昏路。”翦伯赞《内蒙访古》:“在大青山脚下,只有一个古迹是永远不会废弃的,那就是被称为青冢的昭君墓。”2.泛指坟墓。唐于武陵《有感》诗:“四海故人尽,九原青冢多。”阿英《关于<
【曾】《唐韻》昨稜切《集韻》《韻會》徂稜切,音層。《說文》詞之舒也。从八从曰聲。《九經字樣》曾从。,古文窻字。下从曰,上从八,象氣之分散也。經典相承,隷省作曾。《詩·大雅》曾莫惠我師。《論語》曾是以爲孝乎。《孟子》爾何曾比予於是。又《廣韻》經也。《增韻》嘗也。《韻會》乃也,則也。又與層通。《後漢·張衡傳》登閬風之曾城兮。《文選》作層城。又《廣韻》作滕切《集韻》《韻會》咨騰切,音增。《書·武成》惟有道曾孫周王發。《爾雅·釋親》王父之考爲曾祖,孫之子爲曾孫。《註》曾,猶重也。又《左傳·襄十八年》曾臣彪將率諸侯以討焉
【无】〔古文〕《唐韻》武夫切,音巫。《說文》,亡也。奇字,无通。王育說,天屈西北爲无。《易·乾卦》无咎。《釋文》无音無。易內皆作此字。《藝苑雄黃》无亦作亡。古皆用亡无,秦時始以蕃橆之橆爲有無之無。詩、書、春秋、禮記、論語本用无字,變篆者變爲無,惟易、周禮盡用无。然論語亡而爲有,我獨亡,諸無字,蓋變隸時誤讀爲存亡之亡,故不改也。又《廣韻》莫胡切,音模。南无,出《釋典》。(無)〔古文〕《唐韻》武扶切《廣韻》武夫切《集韻》《韻會》《正韻》微夫切,音巫。《說文》亡也。《玉篇》不有也。《書·舜典》剛而無虐,而無傲。又《益
【尺寸】指量具。《管子·形势解》:“以规矩为方圜则成,以尺寸量长短则得,以法数治民则安。”《商君书·修权》:“夫释权衡而断轻重,废尺寸而意长短,虽察,商贾不用,为其不必也。”清钱泳《履园丛话·杂记下·尺》:“尺寸之长短,一代长於一代,若以今之裁衣尺较工部尺,则又盈一寸许矣。”2.形容事物些许、细小或低微。《孟子·告子上》:“无尺寸之肤不爱焉,则无尺寸之肤不养也。”《汉书·孔光传》:“臣以朽材,前比歷位典大职,卒无尺寸之效,幸免罪诛,全保首领。”宋欧阳修《答枢密吴给事见寄》诗:“报国愧无功尺寸,归田仍值岁丰穰。”明
【锦书】1.华美的文书。南朝梁沉约《华山馆为国家营功德》诗:“锦书飞云字,玉简黄金编。”唐王勃《七夕赋》:“上元锦书传寳字,王母琼箱荐金约。”2.锦字书。唐刘兼《征妇怨》诗:“曾寄锦书无限意,塞鸿何事不归来。”宋李清照《一翦梅》词:“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明梁辰鱼《长拍·怀人》套曲:“正客棹聚江坳,胡尔锦书縹緲。”参见“锦字书”。
【多】〔古文〕《廣韻》《正韻》得何切《集韻》《韻會》當何切,朵平聲。《爾雅·釋詁》衆也。《詩·小雅》謀夫孔多。《增韻》不少也。《易·謙卦象傳》君子以裒多益寡。《禮·表記》取數多者,仁也。又勝也。《禮·檀弓》曾子曰:多矣乎予出祖者。《註》曾子聞子游喪事有進無退之言,以爲勝于已之所說出祖也。《史記·高帝紀》臣之業所就,孰與仲多。又刻求也。《左傳·僖七年》後之人將求多于汝,汝必不免。又稱美也。《前漢·袁盎傳》諸公聞之皆多盎。《後漢·馮異傳》諸將皆言願屬大樹將軍,帝以此多之。又戰功曰多,見《周禮·夏官·司勲》。又荒俗呼
【寄】《唐韻》《集韻》《韻會》居義切《正韻》吉器切,音記。《說文》托也。《增韻》寓也。《周語》國無寄寓。《註》不爲廬舍以寄羈旅之客也。又《齊語》管子曰:作內政而寄軍令焉。又《廣韻》附也。《增韻》傳也。《禮·王制》東方曰寄。《註》東方通言之官,謂傳寄東方之言也。又郊遂寄棘,屛退不率敎者於遠方曰寄。又《史記·酷吏傳》請寄無所聽。《註》請寄,猶囑托也。又寄生,草名。又寄居,小蟹名。
【穷】《韻會小補》說文本作竆。从穴躳聲。隷作窮。又《集韻》居雄切,音弓。恭貌。本作匔。或从穴作窮。zdic.net漢典
【荒】〔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呼光切,音肓。《說文》蕪也。一曰草掩地也。《周語》田疇荒蕪。《韓詩外傳》四穀不升謂之荒。《爾雅·釋天》果不熟爲荒。又廢也。《書·蔡仲之命》無荒棄朕命。《傳》無廢棄我命。又大也。《詩·周頌》天作高山,大王荒之。《書·益稷》惟荒度土功。《傳》大治度水土之功。又《書·禹貢》五百里荒服。《爾雅·釋地》觚竹、北戸、西王母、日下,謂之四荒。又掩也。《詩·周南》南有樛木,葛藟荒之。又空也。《吳語》荒成不盟。又蒙也。《禮·喪大記註》在旁曰帷,在上曰荒。又《集韻》同慌。《楚辭·哀郢》
【骨】《唐韻》《韻會》古忽切《集韻》吉忽切,音汨。《說文》肉之覈也。《釋名》骨,滑也。骨堅而滑也。《靈樞經》腎主骨,張筋化髓榦,以立身。《周禮·天官·疾醫》以酸養骨。《註》酸木味,木根立地中似骨。《疏》謂似人之骨立肉中者。《列子·天瑞篇》精神者,天之分。骨骸者,地之分。屬天,淸而散。屬地,濁而聚。又牲骨。《禮·祭統》凡爲俎者,以骨爲主。《儀禮·鄕射禮註》以骨名肉,骨貴也。又姓。《隋書·骨儀傳》骨儀,京兆長安人。又《唐書·東夷傳》新羅,其族名第一骨,第二骨,以自別。又苦骨,苦參別名。又多骨,白荳別名。見《本草綱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