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年宝祚广,致福苍生惠

祈年宝祚广,致福苍生惠

诗句读音
致福苍生惠平仄:仄 平 平 平 仄
韵脚:去十二霽
拼音: zhì fúcāng shēnghuì
祈年宝祚广平仄:平 平 仄 仄 平
韵脚:上五十琰
拼音: qíniánbǎo zuòguǎng|ān

祈年宝祚广,致福苍生惠释义

【致福】祭祀后,将祭肉奉献给国君,表示为君王和国家添福。《周礼·天官·膳夫》:“凡祭祀之致福者,受而膳之。”郑玄注:“致福,谓诸臣祭祀,进其餘肉,归胙于王。”《周礼·春官·都宗人》:“掌都祭祀之礼。凡都祭祀致福于国,正都礼与其服。”《穀梁传·僖公十年》:“世子祠。已祠,致福於君。”锺文烝补注:“福,胙肉。”2.代人主持祭祀,将祭馀之肉奉献给主人,也称致福。《礼记·少仪》:“为人祭曰致福。”陈澔集说:“为人祭,摄主也,其归胙将命之辞言致福,谓致其祭祀之福也。”3.得福;求福。《易·震》:“象曰‘震来虩虩’,恐致福也

【苍生】草木丛生之处。《书·益稷》:“帝光天之下,至于海隅苍生。”孔传:“光天之下,至于海隅苍苍然生草木,言所及广远。”2.指百姓。《文选·史岑<出师颂>》:“苍生更始,朔风变律。”刘良注:“苍生,百姓也。”唐杜甫《行次昭陵》诗:“往者灾犹降,苍生喘未苏。”明杨慎《李光弼中潬之战》:“儒者纸上之语,使之当国,岂不误苍生乎?”邹韬奋《经历》三二:“有害尽苍生的党,有确能为大众谋幸福的党。”3.骂落第秀才的话。宋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三五出:“状元真大才,衙门面向两扇开。你还不曾会读书,苍生还相见,休要来。”

【惠】〔古文〕①《唐韻》《集韻》《正韻》胡桂切《韻會》胡計切,音慧。《說文》仁也。《書·臯陶謨》安民則惠。《蔡沈註》惠,仁之愛也。又恩也。《書·蔡仲之命》惟惠之懷。又《爾雅·釋言》順也。《書·舜典》亮采惠疇。《詩·邶風》惠然肯來。《毛傳》時有順心也。又《增韻》賜也。《禮·月令》行慶施惠。又賚也。《書·無逸》惠鮮鰥寡。《註》惠鮮者,賚予賙給之,使有生意也。又飾也。《山海經》祠用圭璧之五,五采惠之。《註》惠猶飾也。又三隅矛。《書·顧命》二人雀弁執惠。又《諡法》柔質慈民曰惠。又州名。隋順州,宋改惠州。又姓。出琅邪周惠

【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渠希切,音旂。《說文》求福也。《書·召誥》祈天永命。《詩·小雅》以祈甘雨。又《爾雅·釋言》叫也。《周禮·春官》大祝掌六祈,以同鬼神示。《註》祈,也,謂有災變,號呼告於神,以求福。,音叫。又報也,告也。《詩·大雅》以祈黃耉。《疏》報養黃耉之老人,酌大斗而嘗之,以告黃耉將養之也。 亦作蘄。《荀子·儒效篇》跨天下而無蘄。又通圻。《書·酒誥》圻父薄違。《詩·小雅》作祈父。《毛萇曰》祈折畿同。又同祁。《書·君牙》冬祁寒。《禮·緇衣》作祈寒。又《集韻》古委切,音詭。同,祭山名。《周禮·

【年】漢典考證:〔又叶禰因切,音民。〕 謹按禰因切非民字之音。謹照音義民改紉。考證:〔又叶禰因切,音民。〕 謹按禰因切非民字之音。謹照音義民改紉。

【宝祚】;帝位。《宋书·恩倖传论》:“民忘宋德,虽非一涂,宝祚夙倾,实由於此。”《周书·宣帝纪》:“朕以眇身,祇承宝祚。”《隋书·音乐志中》:“高山作矣,宝祚其崇。”唐黄滔《御试良弓献问赋》:“何以弘丕国於赫赫,垂宝祚於绵绵者哉!”典

【广】《唐韻》《集韻》魚檢切《韻會》疑檢切,醃上聲。《說文》因广爲屋。象對刺高屋之形。《徐鉉曰》因广爲屋,故但一邊下。《增韻》棟頭曰广。《韓愈·遊湘西寺詩》剖竹走泉源,開廊架屋广。又《釋名》衾,广也。其下廣大,如广受人也。又《廣韻》魚掩切,音隒。義同。(廣)《唐韻》《集韻》《韻會》古晃切,光上聲。《說文》殿之大屋也。又《玉篇》廣,大也。《廣韻》廣,闊也。《易·繫辭》廣大配天地。《疏》大以配天,廣以配地。又州名。《唐書·地理志》嶺南道有廣州。又姓。《姓譜》出丹陽,廣成子之後,宋有廣漢。又《玉篇》古曠切,光去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