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
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原文
【琴诗】
若言琴上有琴声,
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
何不于君指上听?
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注释版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如果。何:为何。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译文版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如果说琴声发自琴,那把它放进盒子里为什么不响呢?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如果说琴声发自手,为何你的手上听不到声音?
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拼音版
【qín shī 】【琴诗】
ruò yán qín shàng yǒu qín shēng ,若言琴上有琴声,
fàng zài xiá zhōng hé bú míng ?放在匣中何不鸣?
ruò yán shēng zài zhǐ tóu shàng ,若言声在指头上,
hé bú yú jun1 zhǐ shàng tīng ?何不于君指上听?
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作者苏轼简介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出身于有文化教养的寒门地主家庭。祖父苏序是诗人,父苏洵长于策论,母程氏亲授以书。嘉祐二年(1057)参加礼部考试,中第二名。仁宗殿试时,与其弟苏辙同科进士及第。因母丧回蜀。嘉祐六年(1061)经欧阳修推荐,应中制科第三等,被任命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任期满后值父丧归里。熙宁二年(1069)还朝任职,正是王安石推行新法的时期。他强… 苏轼详细介绍美学, 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