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花差清白,荐之守维扬
诗句 | 读音 |
---|---|
荐之守维扬 | 平仄:仄 平 仄 平 平 拼音: jiànzhīshǒuwéi yáng |
琼花差清白 | 平仄:平 平 平 平 平 拼音: qióng huāchà|chā|chāi|cīqīng bái |
琼花差清白,荐之守维扬释义
【荐】《廣韻》《正韻》在甸切《集韻》《韻會》才甸切,音洊。《爾雅·釋言》荐、原,再也。又《國語註》荐,聚也。又《小爾雅》重也。《廣韻》仍也。《左傳·僖十三年》晉荐饑。《爾雅·釋天》仍饑爲荐。又《左傳·襄四年》戎狄荐居。《註》荐,草也,言狄人逐水草而居,徙無常處。又與薦通。《詩·大雅》饑饉薦臻。《說文》荐,薦席也。《六書正譌》俗作洊,非。漢典考證:〔《左傳·襄四年》戎狄荐居。《註》荐,草也,古狄人逐水草而居。〕 謹照原文古改言。 考證:〔《左傳·襄四年》戎狄荐居。《註》荐,草也,古狄人逐水草而居。〕 謹照原文古改
【之】〔古文〕《唐韻》《正韻》止而切《集韻》《韻會》眞而切,音枝。《說文》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玉篇》是也,適也,往也。《禮·檀弓》延陵季子曰:若氣,則無不之也。又於也。《禮·大學》之其所親愛而辟焉。《註》之,適也。《朱傳》猶於也。又語助辭。《書·金縢》禮亦宜之。《禮·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語尾,或層出。如毛詩我之懷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雞鳴章知子之來之,六句九之字,常華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又此也。《詩·周南》之子于歸。《註》之子,是子也。又變也。《
【守】〔古文〕《唐韻》書九切《集韻》《韻會》《正韻》始九切,音首。《說文》守,守官也。从宀,官府也。从寸,法度也。《玉篇》收也,視也,護也。《易·繫辭》何以守位,曰仁。《周禮·天官》獸人職時田則守罟。《註》防獸觸攫也。又《廣韻》主守也。《左傳·昭二十年》晏子云:山林之木,衡鹿守之。澤之萑蒲,舟鮫守之。藪之薪蒸,虞守之。海之鹽蜃,祈望守之。衡鹿等皆官名。又《增韻》攻守也。《易·坎卦》王公設險,以守其國。《史記·留侯世家》阻三面而守。又《唐韻》《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舒救切,音獸。《增韻》守之也,所守也,爲
【维扬】扬州的别称。《书·禹贡》:“淮海惟扬州。”惟,通“维”。后因截取二字以为名。北周庾信《哀江南赋》:“淮海维扬,三千餘里。”唐刘希夷《江南曲》之五:“潮平见楚甸,天际望维扬。”明李东阳《九日渡江》诗:“直过真州更东下,夜深灯火宿维扬。”清赵翼《清明前二日泛舟至平山堂即事》诗:“信哉繁丽推维扬,肯让他邦夸绣错。”
【琼花】珍贵的花。叶柔而莹泽,花色微黄而有香。宋淳熙以后,多为聚八仙(八仙花)接木移植。唐李白《秦女休行》:“西门秦氏女,秀色如琼花。”宋宋敏求《春明退朝录》卷下:“扬州后土庙有琼花一株,或云自唐所植,即李卫公所谓玉蕊花也。”宋周密《齐东野语·琼花》:“扬州后土祠琼花,天下无二本,絶类聚八仙,色微黄而有香。仁宗庆历中,尝分植禁苑,明年輒枯,遂復载还祠中,敷荣如故。淳熙中,寿皇亦尝移植南内,逾年憔悴无华,仍送还之。其后,宦者陈源,命园丁取孙枝移接聚八仙根上,遂活,然其香色则大减矣。杭之褚家塘琼花园是也。今后土之花已
【差】漢典考證:〔《禮·喪大記》御者差沐于堂上。《註》差,淅也。淅飯米取其瀋爲沐也。〕 謹照原文瀋改潘。〔《屈原·離騷》湯禹儼而祗敬兮,同論道而莫差。〕 謹照原文同改周。 考證:〔《禮·喪大記》御者差沐于堂上。《註》差,淅也。淅飯米取其瀋爲沐也。〕 謹照原文瀋改潘。〔《屈原·離騷》湯禹儼而祗敬兮,同論道而莫差。〕 謹照原文同改周。
【清白】行纯洁,没有污点。《楚辞·离骚》:“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后汉书·蔡邕传》:“父棱,亦有清白行,謚曰贞定公。”宋苏轼《叶嘉传》:“叶嘉真清白之士也,其气飘然,若浮云矣。”《水浒传》第三回:“我是个清白好汉,如何肯把父母遗体来点污了?”叶圣陶《倪焕之》十三:“那是没廉耻的行径,清白的女子不应该那样想的。”2.特指廉洁;不贪污。《东观汉记·高诩传》:“高詡字季回,以儒学徵拜大司农,在朝以清白方正称。”《南史·褚球传》:“﹝球﹞仕齐为溧阳令,在县清白,资公奉而已。”《明史·温纯传》:“纯清白奉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