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似瀛洲下,穷年事校雠
诗句 | 读音 |
---|---|
岂似瀛洲下 | 平仄:仄 仄 平 平 仄 韵脚:上三十五馬 拼音: qǐ|kǎisì|shìyíng zhōuxià |
穷年事校雠 | 平仄:平 平 仄 仄 平 拼音: qióng niánshìjiào chóu |
岂似瀛洲下,穷年事校雠释义
【岂】《廣韻》袪俙切《集韻》《韻會》去幾切,音。《說文》還師振旅樂也。又欲也,登也。《徐曰》今借此爲語詞。《玉篇》安也,焉也。《廣韻》曾也。《增韻》非然之辭。《書·五子之歌》怨豈在明。《詩·召南》豈不夙夜。《傳》豈不,言有是也。又《集韻》《正韻》可亥切,音鎧。與凱愷通。軍勝之樂也。又樂也,和也。○按經傳凱歌、凱風、愷悌、樂愷皆借豈。古凱、愷、豈音義通,今分爲二。 《字彙》〈山下一〉从耑省。〈口下丷一〉从豆省。俗作山頭,非。《同文舉要》豈同剴,亦非。漢典考證:〔《說文》還師振樂也。〕 謹照原文振下增旅字。 考證:
【似】〔古文〕《唐韻》詳里切《集韻》《韻會》象齒切《正韻》詳子切,音巳。肖也。《爾雅·釋草》綸似綸,組似組,東海有之。帛似帛,布似布,華山有之。《疏》以其所似,名其草也。又嗣也。《詩·周頌》以似以續。又况也,奉也。《賈島詩》今日把似君,誰有不平事。又《正韻》相吏切,音寺。義同。又《韻補》叶養里切,音以。《詩·大雅》無曰余小子,召公是似。叶下祉。《賈誼·旱雲賦》運淸濁之澒洞兮,正重沓而起。嵬隆崇以崔巍兮,時彷彿而有似。
【瀛洲】。1.传说中的仙山。《列子·汤问》:“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舆,二曰员嶠,三曰方壶,四曰瀛洲,五曰蓬莱……所居之人,皆仙圣之种。”《史记·秦始皇本纪》:“齐人徐市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蓬莱、方丈、瀛洲,僊人居之。”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明无名氏《鸣凤记·邹林游学》:“瀛洲同泛济川船,伊吾共仗屠龙剑。”2.借指日本。章炳麟《狱中赠邹容》诗:“邹容吾小弟,被髮下瀛洲。”鲁迅《集外集·<题三义塔>诗》:“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3.唐太宗
【下】〔古文〕丅《廣韻》胡雅切《集韻》《韻會》《正韻》亥雅切,遐上聲。在下之下,對上之稱。《易·乾·文言》本乎地者親下。又《說文》底也。《玉篇》後也。又賤也。又《儀禮·士相見禮》始見于君,執摯至下。《鄭註》下謂君所。《賈疏》不言所而言下者。凡臣視袷已下,故言下也。又《集韻》《韻會》亥駕切,遐去聲。《正韻》降也,自上而下也。《易·屯卦》以貴下賤。《詩序》君能下下。又《爾雅·釋詁》下,落也。《郉疏》下者,自上而落也。草曰零,木曰落。又去也。《周禮·夏官·司士》歲登,下其損益之數。又《韻補》叶後五切,音戶。《詩·召南
【穷年】天年;毕生。《战国策·齐策六》:“使管仲终穷抑,幽囚而不出,惭耻而不见,穷年没寿,不免为辱人贱行矣。”《庄子·齐物论》:“和之以天倪,因之以曼衍,所以穷年也。”《荀子·解蔽》:“以可以知人之性,求可以知物之理,而无所疑止之,没世穷年,不能徧也。”汉徐干《中论·审大臣》:“高下之分,贵贱之贾,一由彼口。是以没齿穷年,不免於匹夫。”2.全年;一年到头。晋陶潜《读史述九章·张长公》:“寝迹穷年,谁知斯意。”南朝宋谢灵运《君子有所思行》:“长夜恣酣饮,穷年弄音徽。”唐韩愈《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事】〔古文〕叓《唐韻》鉏吏切《集韻》《韻會》仕吏切,音示。大曰政,小曰事。《廣韻》使也,立也,由也。《釋名》事,偉也。偉立也。凡所立之功也。《書·大禹謨》六府三事允治。又《詩·小雅》三事大夫,莫肯夙夜。《註》三公也。又《詩·大雅》三事就緒。《註》三農之事也。又奉也。《禮·曲禮》年長以倍。則父事之。又營也,治也。《史記·曹參世家》卿大夫以下吏及賓客,見參不事事。又《廣韻》《類篇》側吏切。事刃,與倳剚同。別見人部倳字註。又《韻補》叶逝支切,音時。《蔡邕詞》帝曰休哉,命公三事。乃耀柔嘉,是式百司。又叶詩紙切,音始。
【校雠】。1.一人独校为校,二人对校为雠。谓考订书籍,纠正讹误。汉刘向《<管子>序》:“所校讎中《管子》书三百八十九篇。”唐韩愈《送郑十校理序》:“秘书,御府也,天子犹以为外且远,不得朝夕视,始更聚书集贤殿,别置校讎官,曰学士,曰校理。”《宋史·职官志四》:“﹝元祐三年﹞十二月,詔礼部,本省长贰定校讐之课,月终具奏。”清吴翊《洞庭山馆呈司寇东海公》诗之二:“锦堂恩詔许归休,妙选宾僚佐校讐。”章炳麟《国故论衡·明解故上》:“自隋以降,书府失其守,校讎之事,职诸世儒。”2.比试;比较。清和邦额《夜谭随录·潘烂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