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原文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注释版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山晚 一作:晓)
江城:泛指水边的城,这里指宣城。唐代江南地区的方言,无论大水小水都称之为“江”。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两水:指宛溪、句溪。宛溪上有凤凰桥,句溪上有济川桥。明镜:指拱桥桥洞和它在水中的倒影合成的圆形,像明亮的镜子一样。双桥:指凤凰桥和济川桥,隋开皇(隋文帝年号,公元581~600年)年间所建。彩虹:指水中的桥影。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人烟:人家里的炊烟。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北楼:即谢朓楼。谢公:谢朓。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译文版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山晚 一作:晓)
江边的城池好像在画中一样美丽,山色渐晚,我登上谢朓楼远眺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两条江之间,一潭湖水像一面明亮的镜子;江上两座桥仿佛天上落下的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橘林柚林掩映在令人感到寒意的炊烟之中;秋色苍茫,梧桐也已经显得衰老。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除了我还有谁会想着到谢朓北楼来,迎着萧飒的秋风,怀念谢先生呢?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拼音版
jiāng chéng rú huà lǐ ,shān wǎn wàng qíng kōng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liǎng shuǐ jiá míng jìng ,shuāng qiáo luò cǎi hóng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rén yān hán jú yòu ,qiū sè lǎo wú tóng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shuí niàn běi lóu shàng ,lín fēng huái xiè gōng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作者李白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县附近)。
先世于隋末流徙中亚。
李白即生于中亚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
五岁时随其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今四川省江油县)的青莲乡。
早年在蜀中就学漫游。
青年时期,开始漫游全国各地。
天宝初,因道士吴筠的推荐,应诏赴长安,供奉翰林,受到唐玄宗李隆基的特殊礼遇。
但因权贵不容,不久即遭谗去职,长期游历。
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起,他隐居庐… 李白详细介绍秋天, 咏史怀古, 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