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潦决河防,遗黎化惊魂

秋潦决河防,遗黎化惊魂

诗句读音
秋潦决河防平仄:平 仄 平 平 平
拼音: qiū liáojuéhé fáng
遗黎化惊魂平仄:仄 平 平 平 平
拼音: yí líhuà|huājīng hún

秋潦决河防,遗黎化惊魂释义

【秋潦】秋季因久雨而形成的大水。南朝宋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秋潦浩汗,山溪猥至。”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五:“归熙甫如秋潦在地,有时汪洋,不则一泻而已。”明夏完淳《九哀·望首阳》:“天淫淫兮降霖,大块动兮秋潦。”

【决】《玉篇》俗決字。(決)《廣韻》《集韻》《韻會》古穴切,音玦。水名。《水經》決水,出廬江雩婁縣南大別山。《注》俗名爲檀山峴,蓋大別之異名也。其水歷山委注而絡其縣,西北流逕蓼縣故城,灌水注之,故地理志曰:決水北注蓼入灌,灌水於蓼亦入決。又決決,北方水名。《山海經》龍侯之山,決決之水出焉,東流注于河。又行流也。《管子·君臣下篇》決之則行,塞之則止。《左傳·襄三十一年》不如小決使道。又斷也,判也。《禮·曲禮》夫禮者,所以定親疎,決嫌疑。又分爭辨訟,非禮不決。又以齒斷物亦曰決。《禮·曲禮》濡肉齒決,乾肉不齒決。《周

【河防】古时黄河常泛滥成灾,历朝设置机关防御水患,称为“河防”。《宋史·职官志五》:“凡河防谨其法禁,岁计茭揵之数,前期储积,以时颁用,各随其所治地而任其责。”清顾炎武《清江浦》诗:“庙食思封券,河防重璽书。”2.黄河的堤防。宋周煇《清波别志》卷下:“国家河防,无一岁不决溢。”3.泛指河流的堤防。明高攀龙《鸣阳伯兄六十序》:“吾闻蚁穴之细,可溃河防。”4.指黄河的军事防御。毛泽东《质问国民党》:“撤退河防大军,准备进攻边区,发动内战,这是一种极端错误的行为,是不能容许的。”

【遗黎】“遗黧”。1.亡国之民。《晋书·地理志下》:“自中原乱离,遗黎南渡,并侨置牧司,在广陵丹徒南城,非旧土也。”唐唐彦谦《邓艾庙》诗:“昭烈遗黎死尚羞,挥刀斫石恨譙周。”清方文《宋遗民咏·吴子昭雯》:“是时草莽间,尚有遗黎在。”2.指沦陷区的人民。宋苏辙《送李诚之知瀛州》诗:“往事安足惩,遗黎待公保。”3.劫后残留的人民。《旧唐书·裴度传》:“度乃约法,唯盗贼鬭杀外,餘尽除之,其往来者,不復以昼夜为限,於是蔡之遗黎始知有生人之乐。”金王若虚《王氏先茔之碑》:“时甫离兵火,遗黎反侧未安。”清杨潮观《汲长孺矫诏发

【化】〔古文〕《唐韻》《正韻》呼霸切《集韻》《韻會》火跨切,花去聲。《說文》化,敎行也。《增韻》凡以道業誨人謂之敎。躬行于上,風動于下,謂之化。《老子·道德經》我無爲而民自化。又以德化民曰化。《禮·樂記》化民成俗。又《韻會》天地隂陽運行,自有而無,自無而有,萬物生息則爲化。又泛言攺易,亦曰變化。《易·繫辭》擬議以成其變化。又貨賄貿易曰化。《書·益稷》懋遷有無化居。又革物曰化。《周禮·春官·大宗伯》合天地之化。《註》能生非類曰化。《疏》鳩化爲鷹之類。皆身在而心化。若化爲鴽,雀化爲蛤蜃之等,皆據身亦化,故云能生非類

【惊魂】受惊的神态。唐骆宾王《萤火赋》:“见流光之不息,愴惊魂之屡迁。”明陈汝元《金莲记·就逮》:“气冲冲枯波欲迸,恨匆匆惊魂无定。”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霍女》:“女已从榜人妇从船尾登商舟,遥顾作别,并无悽恋。黄惊魂离舍,嗌不能言。”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集>序》:“那《戎马声中》却拉杂的记下了游学的青年为了炮火下的故乡和父母而惊魂不定的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