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露下,琼珠滴
秋露下,琼珠滴释义
【琼珠】1.玉珠。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事类》:“文梓共採,琼珠交赠。”宋洪迈《夷坚支志癸·邹氏小儿》:“郡士邹侃梦其捧琼珠一颗,圆莹可鑑,以畀之。”元乔吉《一枝花·合筝》曲:“迸琼珠万颗瑽琤,间驪珠一串分明。”2.比喻露珠、水珠、雪珠等。宋杨万里《清晓趋郡早炊幽居延福寺》诗:“危峰上金镜,远草乱琼珠。”宋辛弃疾《满江红·题冷泉亭》词:“秋露下,琼珠滴。”明李日华《玉芙蓉·四景闺情》曲:“新荷沼内翻,雨过琼珠乱。”明齐小碧《梁州小序·赏雪》套曲:“瀰漫遍大都,散琼珠,丰年自不封条树。”漢
【滴】《廣韻》都歷切《集韻》《韻會》《正韻》丁歷切,音的。《說文》水註也。《增韻》涓滴,水點。又瀝下也。《王子年·拾遺記》香露滴瀝。 《廣韻》亦作。《法華經》作渧,與滳異。
【秋露】的露水。南朝宋颜延之《祭屈原文》:“秋露未凝,归神太素。”隋薛道衡《老氏碑》:“春泉如醴,出自京师,秋露凝甘,遍於竹苇。”唐杜甫《移居公安敬赠卫大郎》诗:“水烟通径草,秋露接园葵。”2.指清酒。宋苏轼《浊醪有妙理赋》:“湛若秋露,穆如春风,疑宿云之解駮,漏朝日之暾红,初体粟之失去,旋眼花之扫空。”明高启《次韵答朱冠君游西山之作》:“玉壶一双秋露倾,唯此可以忘吾情。”金檀辑注:“《庶物异名疏》:‘薌林秋露,向白恭酒名。’”3.南朝梁江淹《别赋》有“秋露如珠”之句,后因以“秋露”喻明珠。元张宪《孥弟走马歌》:
【下】〔古文〕丅《廣韻》胡雅切《集韻》《韻會》《正韻》亥雅切,遐上聲。在下之下,對上之稱。《易·乾·文言》本乎地者親下。又《說文》底也。《玉篇》後也。又賤也。又《儀禮·士相見禮》始見于君,執摯至下。《鄭註》下謂君所。《賈疏》不言所而言下者。凡臣視袷已下,故言下也。又《集韻》《韻會》亥駕切,遐去聲。《正韻》降也,自上而下也。《易·屯卦》以貴下賤。《詩序》君能下下。又《爾雅·釋詁》下,落也。《郉疏》下者,自上而落也。草曰零,木曰落。又去也。《周禮·夏官·司士》歲登,下其損益之數。又《韻補》叶後五切,音戶。《詩·召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