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名恐颠隮,求道戒进取

求名恐颠隮,求道戒进取

诗句读音
求道戒进取平仄:平 仄 仄 仄 仄
拼音: qiú dàojièjìn qǔ
求名恐颠隮平仄:平 平 仄 平
拼音: qiú míngkǒngdiān jī

求名恐颠隮,求道戒进取释义

【求道】道路。《汉书·西南夷传》:“天子乃令王然于……间出西南夷,指求身毒国。至滇,滇王当羌乃留为求道。”2.追求得道。唐李商隐《题僧壁》诗:“捨生求道有前踪,乞脑剜身结愿重。”宋何薳《春渚纪闻·王乐仙得道》:“汝刳心求道,而烧假银何也?”《古今小说·张道陵七试赵昇》:“赵昇一见真人,涕泣交下,叩头,求为弟子。真人已知他真心求道。”3.求助于道术。曲波《林海雪原》十一:“老道这时却恢复了平静,向着那女人一笑,‘太太!求道不求医,求医不求道,医者治病靠药力,道者治病靠神力,医道两门,水火不相容。’”

【戒】〔古文〕《唐韻》古拜切《集韻》《韻會》《正韻》居拜切,音介。《說文》警也。《書·大禹謨》警戒無虞。又諭也。《書·大禹謨》戒之用休。又告也。《儀禮·士冠禮》主人戒賔。《註》告也。《聘禮》戒上介亦如之。《註》猶命也。又《廣韻》愼也,具也。又備也。《易·萃卦》戒不虞。《註》備不虞也。又《易·繫辭》聖人以此齊戒。《註》洗心曰齊,防患曰戒。《朱子·本義》湛然純一之謂齊,肅然警惕之謂戒。又守也。《周禮·夏官·掌固》夜三鼜以號戒。《註》謂擊鼓行夜戒守也。又《司馬法》鼓夜半三通,號爲晨戒。又通作誡。《易·繫辭》小懲而大誡

【进取】努力上进;立志有所作为。《论语·子路》:“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唐李咸用《秋日送岩湘侍御归京》诗:“虽道危时难进取,到逢清世又如何?”马南邨《燕山夜话·十日一水五日一石》:“鼓励青年人勇敢进取的精神,我想这无疑是完全必要的。”2.求取;追求。《管子·八观》:“豪杰不安其位,则良臣出;积劳之人不怀其禄,则兵士不用;民偷处而不事积聚,则囷仓空虚。如是而君不为变,然则攘夺窃盗残贼进取之人起矣。”元关汉卿《谢天香》楔子:“一来拜贺兄长,二来进取功名去也。”老舍《二马》第二段十一:“马老先生是凡事退步,只有对

【求名】求美名。《左传·昭公三十一年》:“或求名而不得,或欲盖而名章,惩不义也。”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名实》:“忘名者,体道合德,享鬼神之福祐,非所以求名也。”2.谋求功名。

【恐】〔古文〕《唐韻》《正韻》丘隴切《集韻》《韻會》丘勇切,音。《說文》懼也。从心巩聲。《徐曰》恐,猶兇也。《黃帝素問》腎在志爲恐。《註》恐,所以懼惡也。《正韻牋》恐有驚惶之意。懼乃畏怕之實,恐在懼前也。《海錄》唐太宗撰太子接三師禮,與三師書,前名惶恐。後名惶恐再拜。又惶恐,灘名。《蘇軾詩》地名惶恐泣孤臣。又《廣韻》區用切《集韻》《韻會》《正韻》欺用切,去聲。疑也,慮也,億度也。 从。今省作卂。俗从几,誤。

【颠隮】覆灭。《书·微子》:“今尔无指,告予颠隮。”孔传:“汝无指意,告我殷邦,颠陨隮坠,如之何其救之。”唐白居易《补逸书》:“神怒亟民叛,而不颠隮者,匪我攸闻。”清冯桂芬《光禄大夫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恭潘公墓志铭》:“厥惟我国家太和元气絪緼磅礴之既久,蔚为人瑞,委祉於公,亦惟公鉅人长德,为足以逢将而承迓之,俾无颠隮。”2.困顿挫折。宋王安石《辞使相第三表》:“末学短能,固知易竭,要官重任,终惧颠隮。”宋文天祥《至扬州》诗序:“予危急中,随行四人,皆负而逃。外既颠隮,内又饥困。”明方孝孺《东瓯王神道碑铭》:“民之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