遒人中旷绝,乐府四纷更

遒人中旷绝,乐府四纷更

诗句读音
乐府四纷更平仄:仄 仄 仄 平 平
拼音: yuè fǔsìfēn gēng
遒人中旷绝平仄:平 平 平 仄 平
拼音: qiú rén1|4kuàng jué

遒人中旷绝,乐府四纷更释义

【乐府】1.古代主管音乐的官署。起于汉代。汉惠帝时已有乐府令。武帝时定郊祀礼,始立乐府,掌管宫廷、巡行、祭祀所用的音乐,兼采民歌配以乐曲,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乐府之名始此。参阅《汉书·礼乐志》。2.诗体名。初指乐府官署所采制的诗歌,后将魏晋至唐可以入乐的诗歌,以及仿乐府古题的作品统称乐府。宋郭茂倩蒐辑汉魏以迄唐、五代合乐或不合乐以及摹拟之作的乐府歌辞,总成一书,题作《乐府诗集》。宋以后的词、散曲、剧曲、因配乐,有时也称乐府。

【四】〔古文〕《唐韻》《集韻》息利切,音泗。《說文》囗,四方也。八,別也。囗中八,象四分之形。又《玉篇》隂數次三也。《正韻》倍二爲四。《易·繫辭》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又》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又姓。《正字通》宋有四象,慶元閒知汀州府。又《正字通》今官司文移變四作肆,防詐譌易,非四之本義也。又《集韻》息七切,音悉。關中謂四數爲悉。○按《正字通》云平聲音司,引《樂譜》四五讀司烏,不知此特口變易,非四有司音也。《正字通》誤。

【纷更】变乱更易。《史记·汲郑列传》:“何乃取高皇帝约束纷更之为?”裴駰集解引如淳曰:“纷,乱也。”《金史·张中孚传》:“且保甲之法行之已习,今遽纷更,人必逃徙。”清昭槤《啸亭杂录·徐中丞》:“愿皇上除弊政,毋示纷更。”

【遒人】派出去了解民情的使臣。《书·胤征》:“每岁孟春,遒人以木鐸徇于路。”《左传·襄公十四年》:“故《夏书》曰:‘遒人以木鐸徇于路。’”杜预注:“遒人,行人之官也……徇於路,求歌謡之言。”《三国志·蜀志·郤正传》:“故矇冒瞽説,时有攸献,譬遒人之有采于市閭,游童之吟咏乎疆畔,庶以增广福祥,输力规諫。”唐元稹《进诗状》:“故自古风诗至古今乐府,稍存寄兴,颇近謳謡,虽无作者之风,粗中遒人之採。”清钮琇《觚賸·序赋创格》:“又有赋而全不用韵,别创一格,如南邨先生《病赋》……‘而其舌也与遒人通,不然胡鐸?而其髮也与狐通

【中】〔古文〕《唐韻》陟弓切《集韻》《韻會》《正韻》陟隆切,音忠。《書·大禹謨》允執厥中。《周禮·地官·大司徒》以五禮防民僞,而敎之中。《左傳·成十三年》劉子曰:民受天地之中以生。又《左傳·文元年》舉正於中,民則不惑。《註》舉中氣也。又司中,星名。在太微垣。《周禮·春官·大宗伯》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飌師雨師。又《前漢·律歷志》春爲陽中,萬物以生。秋爲隂中,萬物以成。又中央,四方之中也。《書·召誥》王來紹上帝,自服于土中。《註》洛爲天地之中。《張衡·東京賦》宅中圓大。又正也。《禮·儒行》儒有衣冠中。《周禮·秋官·司刺

【旷绝】1.空缺;断绝。《吕氏春秋·开春》:“周厉之难,天子旷絶,而天下皆来谓矣。”高诱注:“难,厉王流于彘也。周无天子十一年,故曰旷絶也。”《史记·孝武本纪》:“封禪用希旷絶,莫知其仪礼。”《隋书·经籍志二》:“穷居侧陋之士,言行必达,皆有史传。自史官旷絶,其道废坏。”章炳麟《文学说例》:“晋令有‘覆逴’,而唐人谓检察试探为‘覆坼’,此竝旷絶千年,或数百稔,不见於文辞久矣。”2.从来没有;绝无仅有。南朝梁江淹《伤友人赋》:“文攀渊卿,史类迁固……乃上代而少双,故叔世而旷絶。”唐元稹《相和歌辞·决绝词》之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