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守管弦声款逐,侧商调里唱伊州

求守管弦声款逐,侧商调里唱伊州

诗句读音
侧商调里唱伊州平仄:仄 平 仄 仄 仄 平 平
拼音: cè|zè|zhāishāng diàolǐchàngyī zhōu
求守管弦声款逐平仄:平 仄 仄 平 平 仄 平
韵脚:入一屋
拼音: qiúshǒuguǎn xiánshēngkuǎnzhú

求守管弦声款逐,侧商调里唱伊州释义

【侧】《唐韻》阻力切《集韻》《韻會》札色切,音。旁也,傾也。《詩·召南》在南山之側。《書·洪範》無反無側。《註》不偏邪也。又隘也。《書·堯典》明明揚側陋。又叛黨曰反側。《後漢·光武紀》使反側子自安。又《儀禮·旣夕》有司請祖期曰日側。《註》側,昳也。謂將過中之時。與同。又側注,冠名。酈食其服以見沛公。又側生,茘支名。又與特通。《儀禮·士冠禮》側尊一甒醴。《註》特設一尊醴也。又《聘禮》公側授宰玉。又側授宰幣。《註》謂君特授,不假相也。又同仄。《史記·平準書》公卿鑄鏱官赤側。《註》赤側,錢名。漢典考證:〔《禮·聘禮》

【商调】1.乐曲七调之一,其音凄怆哀怨。唐顾况《弹琴谷》诗:“因君扣商调,草虫惊暗壁。”2.谓甲乙两个单位通过协商,将一方的工作人员调到另一方去工作。陆文夫《献身》:“我倒有个想法,想把小玲商调回来,一方面照顾你身边无子女,一方面当你的助手。”漢

【里】《廣韻》良已切《集韻》兩耳切《正韻》良以切,音裏。《爾雅·釋言》里,邑也。《詩·鄭風》將仲子兮,無踰我里。《傳》里,居也。《周禮·地官·遂人》五家爲鄰,五鄰爲里。《前漢·法志》在壄曰廬,在邑曰里。《風俗通》五家爲軌,十軌爲里。里者,止也,五十家共居止也。又《正韻》路程,今以三百六十步爲一里。又憂也。《詩·大雅》瞻卬昊天,云如何里。《箋》里,憂也。又姓。《左傳·昭十七年》鄭之未災也,里析告子產。《註》里析,鄭大夫。又百里、相里,複姓。又地名。《左傳·宣三年》子臧得罪而出,誘子華而殺之南里。《註》南里,鄭地。

【唱】〔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尺亮切,音厰。《說文》導也。《玉篇》禮記曰:一唱而三歎。○按《樂記》今本作倡。又《廣韻》發歌也。《廣韻》亦作誯。《集韻》亦作昌。

【伊州】1.曲调名。商调大曲。《新唐书·礼乐志十二》:“天寳乐曲,皆以边地名,若《凉州》、《伊州》、《甘州》之类。”《乐府诗集·近代曲辞一·伊州》引《乐苑》:“《伊州》,商调曲,西京节度﹝盖﹞嘉运所进也。”唐白居易《伊州》诗:“老去将何散老愁,新教小玉唱《伊州》。”宋张先《减字木兰花》词:“舞彻《伊州》,头上宫花颤未休。”明陆采《明珠记·饮药》:“鸳鸯綉带抛何处,一曲《伊州》泪万行。”2.州名。古称昆吾,本隋伊吾郡,唐改置伊州,又名西州。故城在今新疆哈密县。《旧唐书·地理志三》:“伊州下;隋伊吾郡。隋末,西域杂胡

【求】《唐韻》巨鳩切《集韻》《韻會》渠尤切,音裘。《說文》索也。《增韻》覓也,乞也。《易·乾卦》同氣相求。《詩·大雅》世德作求。又招來也。《禮·學記》發慮憲,求善良。又等也。《書·康誥》用康乂民作求。《傳》求,等也。言爲等匹於商先王也。又山水名。《山海經》歷石山東南一百里曰求山。求水出于其上,潛于其下。又姓。《三輔決錄》漢有求仲。又與裘通。《說文》裘字,古省作求。又與球通。《柳宗元·饗軍堂記》琉球作流求。又《集韻》恭于切,音拘。與蛷同。肌蛷,蟲名。或省作求。又《韻補》叶渠之切,音奇。《班昭·東征賦》貴賤貧富不可

【守】〔古文〕《唐韻》書九切《集韻》《韻會》《正韻》始九切,音首。《說文》守,守官也。从宀,官府也。从寸,法度也。《玉篇》收也,視也,護也。《易·繫辭》何以守位,曰仁。《周禮·天官》獸人職時田則守罟。《註》防獸觸攫也。又《廣韻》主守也。《左傳·昭二十年》晏子云:山林之木,衡鹿守之。澤之萑蒲,舟鮫守之。藪之薪蒸,虞守之。海之鹽蜃,祈望守之。衡鹿等皆官名。又《增韻》攻守也。《易·坎卦》王公設險,以守其國。《史記·留侯世家》阻三面而守。又《唐韻》《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舒救切,音獸。《增韻》守之也,所守也,爲

【管弦】。亦作“筦弦”。亦作“筦絃”。1.管乐器与弦乐器。亦泛指乐器。《淮南子·原道训》:“夫建钟鼓,列管弦。”《汉书·礼乐志》:“为其俎豆筦弦之间小不备,因是絶而不为,是去小不备而就大不备,或莫甚焉。”晋张华《情诗》之一:“终晨抚管弦,日夕不成音。”明王錂《春芜记·感叹》:“三千珠履盈阶陛,十二金釵列管絃。”清孙枝蔚《村居杂感》诗之五:“长物吾家少,樽罍伴管絃。”2.指管弦乐。《汉书·礼乐志》:“和亲之説难形,则发之於诗歌咏言,鐘石筦弦。”唐崔湜《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庭际花飞锦绣合,枝间鸟囀管弦同。”元陈孚《

【声】《字彙》同。《正字通》俗聲字。(聲)〔古文〕殸《唐韻》《集韻》《韻會》書盈切《正韻》書征切,聖平聲。《說文》音也。《書·舜典》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傳》聲謂五聲,宮商角徵羽也。《禮·月令》仲夏之月,止聲色。《註》聲謂樂也。又凡響曰聲。《張載·正蒙》聲者,形氣相軋而成。兩氣者,谷響雷聲之類。兩形者,桴鼓叩擊之類。形軋氣,羽扇敲矢之類。氣軋形,人聲笙簧之類。皆物感之良能,人習而不察耳。《韻會》韻書平上去入爲四聲。又聲敎。《書·禹貢》東漸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曁聲敎,訖于四海。《左傳·文六年》樹之風

【款】《唐韻》《韻會》《正韻》苦管切。《集韻》苦緩切,音窾。《說文》意有所欲也。《徐鉉曰》塞也。意有所欲而猶塞,款款然也。《謝靈運詩》語往實款然。《註》款然,謂如其所欲。又《博雅》誠也,愛也。《楚辭·卜居》寧悃悃款款朴以忠乎。《註》悃悃款款,志純一也。《後漢·卓茂魯恭傳贊》卓魯款款,情慤德滿。《註》款款,忠誠也。又叩也,求通也。《晏子·雜篇》前驅款門。《史記·商君傳》由余聞之,款關請見。《太史公自序》重譯款塞。又至也。《張衡·西京賦》繞黃山而款牛首。又留也。《謝靈運詩》斷絕雖殊念,俱爲歸慮款。又款曲,猶委曲也。

【逐】〔古文〕《唐韻》《正韻》直六切《集韻》《韻會》仲六切,音軸。《說文》追也。《左傳·隱九年》祝逐之。又《隱十一年》子都拔戟以逐之。又《廣韻》驅也。《正韻》斥也,放也。《史記·李斯傳》非秦者去,爲客者逐。又《管仲傳》三仕三見逐。又《玉篇》競也。《左傳·昭元年》自無令王諸侯逐進。《後漢·趙壹傳》捷懾逐物,日富月昌。又《正韻》逐逐,篤實也。又馳貌。《易·頤卦》其欲逐逐。又日逐,地名。《前漢·宣帝紀》迎日逐,破車師。又《集韻》《韻會》亭歷切,音迪。《易》其欲逐逐。《蘇林》音迪。又《字彙補》同門切。與豚同。《山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