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澄皓色,春日发辉光

秋天澄皓色,春日发辉光

诗句读音
秋天澄皓色平仄:平 平 平 仄 仄
韵脚:入二十四職
拼音: qiū tiānchéng|dènghàosè
春日发辉光平仄:平 仄 平 平 平
拼音: chūn rì1|4huī guāng

秋天澄皓色,春日发辉光释义

【秋天】1.秋日的天空。汉桓宽《盐铁论·相刺》:“文学言治尚於唐虞,言义高於秋天,有华言矣,未见其实也。”北周庾信《小园赋》:“非夏日而可畏,异秋天而可悲。”前蜀尹鹗《菩萨蛮》词:“陇云暗合秋天白,俯窗独坐窥烟陌。”2.秋季。唐张谔《九月》诗:“秋天林下不知春,一种佳游事也均。”胡适《尝试集·十一月二十四夜》:“现在他们说我快要好了,那幽艳的秋天早已过去了。”

【皓】《唐韻》《正韻》胡老切《集韻》下老切,音昊。《爾雅·釋詁》光也。《小爾雅》白也。《博雅》皓皓,明也。《詩·風》月出皓兮。《揚子·淵騫篇》明星皓皓。又《集韻》潔白也。《詩·唐風》揚之水,白石皓皓。《朱註》又胡暴反,叶下鵠。鵠,音告。又虛曠貌。《大戴禮》常以皓皓,是以眉壽。又皓膠,水凍貌。《楚辭·大招》霧雨淫淫,白皓膠只。又《廣韻》顥,今作皓。《說文》商山四顥,白首老人也。《史記·留侯世家》四人從太子,鬚眉皓白。《師古註》所以謂之四皓。又通作昊。太皓,天也。《後漢·郞顗傳》太皓悅和,靁聲乃發。《荀子·賦篇》皓

【色】〔古文〕《廣韻》所力切《集韻》《韻會》殺測切,音嗇。《說文》顏氣也。人之憂喜,皆著於顏,故謂色爲顏氣。《禮·玉藻》色容莊。《汲冢周書》喜色油然以出,怒色厲然以侮,欲色嫗然以愉,懼色薄然以下,憂悲之色瞿然以靜。《後漢·嚴光傳》帝思其賢,乃令以物色訪之。《註》以形貌求之也。又采色。《書·臯陶謨》以五采彰施于五色。《註》五色,靑黃赤白黑也。《左傳·桓二年》五色比象,昭其物也。又色慾。《書·五子之歌》內作色荒。《傳》色,女色。《禮·坊記》諸侯不下漁色,故君子遠色,以爲民紀。又物景亦曰色。《莊子·盜跖篇》車馬有行色

【春日】1.春天;春季。《诗·豳风·七月》:“春日载阳,有鸣仓庚。”汉辛延年《羽林郎》诗:“胡姬年十五,春日独当壚。”唐寒山《诗》之六十:“洛阳多女儿,春日逞华丽。”管桦《故乡》:“我被这春日的太阳晒得发热。”2.春天的太阳。三国魏曹冏《六代论》:“虽壅之以黑坟,煖之以春日,犹不救于枯槁。”《晋书·乐志下》:“仁配春日,威踰秋霜。”唐杜牧《商山麻涧》诗:“雉飞鹿过芳草远,牛巷鸡塒春日斜。”3.立春之日。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立春》:“春日,宰执亲王百官皆赐金银幡胜。”

【发】《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方伐切,音髮。《說文》發也。《詩·召南》壹發五豝。《傳》發,矢也。《前漢·匈奴傳》矢四發。《註》射禮三而止,每射四矢,故以十二矢爲一發。師古曰:發,猶今言箭一放兩放也。又《廣韻》起也。《孟子》舜發於畝之中。又舒也,揚也。《易·乾卦》六爻發揮。《疏》發,越也。又《坤卦》發於事業。《疏》宣發也。《左傳·桓二年》聲名以發之。《註》發揚此德也。又《博雅》開也。《書·武成》發鉅橋之粟。《疏》謂開出也。《詩·小雅》明發不寐。《註》謂將旦而光明開發也。又《玉篇》進也,行也。《博雅》去也。

【辉光】;光彩。《汉书·李寻传》:“夫日者,众阳之长,辉光所烛,万里同晷,人君之表也。”三国魏曹植《登台赋》:“同天地之矩量兮,齐日月之辉光。”郭沫若《屈原赋今译·<九歌·大司命>》:“神妙的衣裳长又长,佩带着的珠玉吐辉光。”2.明亮。明郎瑛《七修类稿·国事七·英宗复位实录》:“有贞等又自挽以行,忽天色照朗,星月辉光。”清莫友芝《大河北百里间自去秋至今无雨雪》诗:“二月桑榆无信息,三时云汉剧辉光。”3.指某方面的修养造诣。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风骨》:“是以缀虑裁篇,务盈守气,刚健既实,辉光乃新。”清林则徐《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