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想莲华妙台座,广大弥陀愿力成
诗句 | 读音 |
---|---|
七想莲华妙台座 | 平仄:平 仄 平 平 仄 平 仄 拼音: qīxiǎnglián huámiàotái zuò |
广大弥陀愿力成 | 平仄:平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韵脚:下平十四清 拼音: guǎng dàmí tuóyuànlìchéng |
七想莲华妙台座,广大弥陀愿力成释义
【七】《唐韻》親吉切《集韻》《韻會》《正韻》戚悉切,音桼。少陽數也。《說文》陽之正也,从一,微隂从中衺出也。《書·舜典》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註》七政,日月五星也。《詩·唐風》豈曰無衣七兮。《註》侯伯七命,車服皆以七爲節。又詞家以七名篇,雖八首,問對凡七。七者,問對之別名,始枚乗七發,後傅毅七激,崔駰七依,曹植七啓,張協七命,繼之凡十餘家。又三七,藥名。《本草綱目》言葉左三右四,故名。一說本名山桼。又姓。明七希賢。又人名。《續仙傳》殷七七,名文祥。《蘇軾詩》安得道人殷七七,不論時節遣花開。 《正字通》或通作桼
【想】《廣韻》《正韻》悉兩切《集韻》《韻會》寫兩切,音鯗。《說文》冀思也。註希冀而思之也。《後漢·王霸傳》夢想賢士。《晉書·謝安傳》悠然遐想。又《增韻》意之也。物未至而意之也。又《周禮·春官》眡祲掌十輝之灋,以觀妖祥,辨吉凶。十曰想。《註》鄭司農云:想者,輝光也。鄭康成曰:想雜氣有所似,可形想也。《六書精薀》心有所欲而思也。字意从心从相,言有所著也。
【莲华】”。
【妙】《廣韻》《集韻》《正韻》彌笑切,音廟。神妙也。《易·說卦》神也者,妙萬物而爲言者也。《老子·道德經》衆妙之門。《莊子·寓言篇》自吾聞子之言,九年而大妙。《劉劭人物志》尤妙之人,含精于內,外無飾姿。又少年也。《杜甫詩》明公獨妙年。又纖媚也。《前漢·李夫人傳》妙麗善舞。又姓。見《姓苑》。又《集韻》弭沼切。與眇通。嫽妙,女貌。《漢·三老袁君》朕以妙身,襲表繼業。 別作玅。漢典考證:〔《易·繫辭》神也者,妙萬物而爲言者也。〕 謹照原文繫辭改說卦。 考證:〔《易·繫辭》神也者,妙萬物而爲言者也。〕 謹照原文繫辭改說
【台座】1.指宰相之位。唐韩愈《和崔舍人咏月二十韵》:“右掖连台座,重门限禁扃。”唐武元衡《西亭早秋送徐员外》诗:“鼎鉉辞台座,麾幢领益州。”宋计有功《唐诗纪事·杨巨源》:“张弘靖三世掌书命,在台坐。”2.旧时称呼对方的敬辞。宋王安石《与王宣徽书》:“某顿首再拜留守宣徽太尉台座。”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九:“﹝章子厚﹞以书抵先生:‘某惶恐再拜端明尚书台座。’”
【广大】积、空间宽广、宽阔。《礼记·曲礼上》:“地广大,荒而不治,此亦士之辱也。”《楚辞·招魂》:“彷徉无所倚,广大无所极些。”《史记·大宛列传》:“见汉之广大,倾骇之。”宋秦观《醉乡好》词:“醉乡广大人间小。”巴金《家》十五:“然而在这个公馆的围墙外面,在广大的世界中又怎样呢?”2.宽广高大。《礼记·中庸》:“今夫山,一卷石之多,及其广大,草木生之,禽兽居之,宝藏兴焉。”宋司马光《乞罢将官状》:“各修筑所治之城,州城稍高,县城次之,不必广大。”3.扩张;扩大;扩充。汉晁错《守边劝农疏》:“其起兵而攻胡粤者,非以
【弥陀】陁”。阿弥陀佛的省称。意译为无量寿佛,西方极乐世界的教化之主。与释迦、药师并称三尊。北齐卢思道《辽阳山寺愿文》:“愿西遇弥陀,上征兜率。”宋苏轼《绝句》之一:“市区收罢豚鱼税,来与弥陀共一龕。”明屠隆《昙花记·法眷聚会》:“断迷习,消尘障,弥陁本性原无恙。”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六论“文人相轻”--二卖》:“其实呢,罪过并不在‘老’,而在于‘卖’的,假使他在叉麻酱,念弥陀,一字不写,就决不会惹青年作家的口诛笔伐。”
【愿】《唐韻》魚怨切《集韻》《韻會》《正韻》虞怨切,音願。《說文》謹也。又愨也,善也。《書·臯陶謨》愿而恭。又與原通。《論語》鄕原,德之賊也。《朱傳》原,與愿同。又《集韻》愚袁切,音元。《周禮·秋官·大司》上愿糾暴。劉昌宗讀。
【力】〔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林直切,陵入聲。《說文》筋也。象人筋之形。《徐曰》象人筋竦,其身作力,勁健之形。《增韻》筋,力氣所任也。《禮·聘義》日幾中而後禮成,非强有力者不能行也。又《曲禮》老者不以筋力爲禮。又《韻會》凡精神所及處,皆曰力。《孟子》聖人旣竭目力焉,旣竭耳力焉。又《韻會》物所勝亦曰力。《家語》善御馬者均馬力。《杜甫·張旭草書詩》溟漲與筆力。又勤也。《書·盤庚》若農服田力穡,乃亦有秋。《前漢·司馬遷傳》力誦聖德。《註》師古曰:力,勤也。又《禮·坊記》食時不力珍。《註》力,猶務也。又《後漢·
【成】〔古文〕《唐韻》是征切《集韻》《韻會》《正韻》時征切,音城。《說文》就也。《廣韻》畢也。凡功卒業就謂之成。又平也。《周禮·地官·調人》凡過而殺傷人者,以民成之。《疏》成,平也。非故心殺傷人,故共鄕里和解之也。《詩·大雅》虞芮質厥成。又《左傳·隱六年》鄭人來輸平。《公羊傳》輸平猶墮成也。《文七年》惠伯成之。又終也。凡樂一終爲一成。《書·益稷》簫韶九成。《儀禮·燕禮》笙入三成。《註》三成謂三終也。又善也。《禮·檀弓》竹不成用。《註》成,猶善也。又《周禮·天官·大宰》八灋五曰官成。註官成,謂官府之成事品式也。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