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拳奉天理,坦坦息心机

拳拳奉天理,坦坦息心机

诗句读音
拳拳奉天理平仄:平 平 仄 平 仄
韵脚:上六止
拼音: quán quánfèng tiānlǐ
坦坦息心机平仄:仄 仄 平 平 平
拼音: tǎn tǎnxīxīn jī

拳拳奉天理,坦坦息心机释义

【拳拳】貌。汉司马迁《报任安书》:“拳拳之忠,终不能自列。”三国魏繁钦《定情诗》:“何以致拳拳,綰臂双金环。”唐孟简《惜分阴》诗:“业广因苦功,拳拳志士心。”明方孝孺《题太史公手帖》:“将辞京师时,所发词意重厚,拳拳以古贤哲之事见勉。”吴咏湘《忆修水》:“我想像着你依然怀着那拳拳的忠心,用有力的臂膀挥舞着建设者的鎯头。”2.勤勉貌。《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今数遭变异,穀价数倍,忧惶昼夜,不安坐卧,而欲先营外封,违慈母之拳拳乎!”李贤注:“拳拳,犹勤勤也。”唐柳宗元《天爵论》:“拳拳於得善,孜孜於嗜学。

【奉天】奉行天命。《书·泰誓中》:“惟天惠民,惟辟奉天。”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作宫邑於下洛之阳,名相官曰尹。作《濩乐》,制质礼以奉天。”

【理】《唐韻》良止切《集韻》《韻會》兩耳切《正韻》良以切,音里。《說文》治玉也。《徐曰》物之脈理,惟玉最密,故从玉。《淮南子·覽冥訓》夏桀之時,金積折廉,璧襲無理。《註》用之煩數,皆鈍而無文。又《說文徐註》治玉治民皆曰理。《書·周官》論道經邦,燮理隂陽。《前漢·循吏傳》政平訟理。又《玉篇》正也。《左傳·成二年》先王疆理天下。《註》理,正也。又《玉篇》道也。《廣韻》義理。《易·繫辭》易而天下之理得矣。《史記·平原君傳》謂公孫龍曰:公無復與孔子高辨事也。其人理勝於辭,公辭勝於理,辭勝於理,終必受詘。《皇極經世》天下

【坦坦】平坦;广阔。《易·履》:“履道坦坦,幽人贞吉。”王弼注:“故履道坦坦,无险厄也。”高亨注:“坦坦,平也……足踏大路坦坦而平,比喻人进入平安之环境。”唐刘驾《青门路》诗:“青门有归路,坦坦高槐下。”清和邦额《夜谭随录·邱生》:“当思早离岌岌之地,遵坦坦之途。”朱自清《北河沿的路灯》:“他们帮着我们了解自然;让我们看出前途坦坦。”2.普通;平常。《管子·枢言》:“坦坦之利不以功,坦坦之备不为用。”尹知章注:“坦坦,谓平平,非有超而异者,故不能立功而成用也。”梁启超《再驳某报之土地国有论》:“如是,则虽无尺寸之

【息】〔古文〕《唐韻》相卽切《集韻》《韻會》《正韻》悉卽切,音熄。《說文》喘也。《增韻》一呼一吸爲一息。又大聲歎曰太息。《戰國策》閔王太息。《註》長出氣也。《前漢·高帝紀》喟然太息。《師古註》太息之大也。又累氣曰累息。《後漢·任延傳》吏民累息。 一曰止也。《禮·檀弓》細人之愛人也,以姑息。《註》息猶安也。言苟且取安也。王氏曰:且止之辭。又處也。《詩·小雅》無恆安息。《傳》息,猶處也。又生也。《周禮·地官》以保息六養萬民。《前漢·宣帝紀》者不可息。《師古註》息謂生長。言劓刖之徒,不可更生長也。又《禮·月令註》陽生

【心机】1.心思,计谋。南朝梁何逊《穷鸟赋》:“虽有知於理会,终失悟於心机。”唐张籍《寄梅处士》诗:“扰扰人间足是非,官閒自觉省心机。”明罗贯中《风云会》第三折:“能用兵,善为将,有心机,有胆量。”鲁迅《三闲集·无声的中国》:“我们不必再去费尽心机,学说古代的死人的话,要说现代的活人的话。”2.机巧之心。五代齐己《静坐》诗:“日日只腾腾,心机何以兴。”《古尊宿语录·洞山第二代初禅师语录》:“悟了始知言无异,休将功妙用心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