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拳警前勇,俯俯蹈新揉

拳拳警前勇,俯俯蹈新揉

诗句读音
俯俯蹈新揉平仄:仄 仄 仄 平 平
韵脚:下平十八尤
拼音: fǔdǎoxīnróu
拳拳警前勇平仄:平 平 仄 平 仄
韵脚:上二腫
拼音: quán quánjǐngqiányǒng

拳拳警前勇,俯俯蹈新揉释义

【俯】《廣韻》方矩切《集韻》匪父切,音府。俛也。《禮·樂記》執其干戚,習其俯仰詘伸,容貌得莊焉。《又》進俯退俯。《註》曲也,不齊一也。《禮·月令》季秋之月,蟄蟲咸俯,在內皆墐其戸。又通府。《荀子·非相篇》府然若渠堰櫽括之於已也。《註》府俯通。 《韻會小補》古音流變,字亦隨異。如俯仰之俯,本作頫,或作俛,今皆作俯。而頫音兆,俛音免,不復音俯矣。漢典考證:〔《荀子·非相篇》府然若渠堰櫽括之已也。〕 謹照原文已上增於字。 考證:〔《荀子·非相篇》府然若渠堰櫽括之已也。〕 謹照原文已上增於字。

【蹈】〔古文〕《唐韻》徒到切《集韻》《韻會》大到切《正韻》杜到切,音導。《說文》踐也。《博雅》履也。《釋名》道也。以足踐之,如道路也。《禮·樂記》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左傳·哀二十一年》使我高蹈。《註》高蹈,猶遠行也。又與悼同。《詩·小雅》上帝甚蹈。《傳》動也。《箋》蹈讀曰悼。《釋文》蹈,鄭作悼。病也。

【新】〔古文〕《唐韻》息鄰切《集韻》《韻會》斯人切《正韻》斯鄰切,音辛。《說文》取木也。又《博雅》初也。《易·大畜》日新其德。《書·胤征》咸與惟新。《詩·豳風》其新孔嘉。《禮·月令》孟秋,農乃登穀,天子嘗新,先薦寢廟。又《唐書·禮樂志》正旦羣臣上千秋萬歲壽,制曰履新之慶。又姓。《晉語》新穆子。又複姓。《史記·魯仲連傳》新垣衍。《註》索隱曰:新垣,姓。衍,名也,爲梁將。又州名。漢屬合浦郡,梁立新州。又《詩·小雅》薄言采芑,于彼新田。《朱傳》田一歲曰葘,二歲曰新田。又《韻補》叶蘇前切。《道藏歌》終劫複始劫,愈覺靈顏

【揉】《唐韻》爾由切《集韻》《韻會》《正韻》而由切,音柔。以手挺也。又順也。《詩·大雅》揉此萬邦。《疏》揉之使順善也。《音義》亦作柔。又《玉篇》《廣韻》人九切《集韻》《韻會》《正韻》忍九切,與煣同。屈申木也。《增韻》矯揉,曲直之也。《易·繫辭》揉木爲耒。《周禮·冬官考工記·輪人》揉輻必齊。《註》揉,謂以火槁之。《疏》曲者以火炙之,木則濡,可揉戾使直也。又《玉篇》《廣韻》汝又切《集韻》《韻會》《正韻》如又切。義同。平上二聲。《蘇軾·阻風詩》孤舟倦鵶軋,短纜困牽揉。又《集韻》女九切,音紐。撓之也。又《集韻》《韻會》

【拳拳】貌。汉司马迁《报任安书》:“拳拳之忠,终不能自列。”三国魏繁钦《定情诗》:“何以致拳拳,綰臂双金环。”唐孟简《惜分阴》诗:“业广因苦功,拳拳志士心。”明方孝孺《题太史公手帖》:“将辞京师时,所发词意重厚,拳拳以古贤哲之事见勉。”吴咏湘《忆修水》:“我想像着你依然怀着那拳拳的忠心,用有力的臂膀挥舞着建设者的鎯头。”2.勤勉貌。《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今数遭变异,穀价数倍,忧惶昼夜,不安坐卧,而欲先营外封,违慈母之拳拳乎!”李贤注:“拳拳,犹勤勤也。”唐柳宗元《天爵论》:“拳拳於得善,孜孜於嗜学。

【警】《唐韻》《正韻》居影切《集韻》《韻會》舉影切,音景。《說文》戒也。《玉篇》敕也。《左傳·宣十二年》且雖諸侯相見,軍衞不徹警也。《疏》戒之至也。《周禮·天官·小宰》正歲則以灋警戒羣吏,令修宮中之職事。《註》勑戒之言。又猶起也。《禮·文王世子》天子視學,大昕鼓徵,所以警衆也。《疏》警動衆人,令早起也。又《廣韻》寤也。又《廣雅》警警,不安也。又曲名。《唐書·儀衞志》鼓吹九曲,三曰警鼓。又通作儆。《古今注》警蹕,所以戒行徒也。《前漢·梁孝王傳》出稱警,入言。《師古註》警者,戒肅也,,止行人也。《周禮·夏官·鄭註》

【勇】《唐韻》余隴切《集韻》《韻會》《正韻》尹竦切,音涌。《說文》氣也。一曰健也。从力,甬聲。《玉篇》果決也。《廣韻》猛也。《增韻》銳也,果敢也。《左傳·文二年》共用之謂勇。《論語》勇者不懼。《老子·道德經》慈故能勇,儉故能廣。漢典考證:〔《說文》氣也。一曰,健也。从力,甬聲。勇者,用也,共用之謂勇。〕 謹按勇者用也說文無此語。共用之謂勇係左傳文,亦非說文。謹改爲左傳文二年共用之謂勇,移在論語二字上。 考證:〔《說文》氣也。一曰,健也。从力,甬聲。勇者,用也,共用之謂勇。〕 謹按勇者用也說文無此語。共用之謂勇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