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到樊川访旧游,夕阳衰草杜陵秋
诗句 | 读音 |
---|---|
却到樊川访旧游 | 平仄:仄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韵脚:下平十八尤 拼音: quèdàofán chuānfǎngjiù yóu |
夕阳衰草杜陵秋 | 平仄:平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韵脚:下平十八尤 拼音: xī yángshuāi|cuī3dùlíngqiū |
却到樊川访旧游,夕阳衰草杜陵秋释义
【却】《唐韻》俗卻字。(卻)《唐韻》去約切《集韻》《韻會》《正韻》乞約切,羌入聲。《說文》節欲也。从卩,谷聲。《增韻》止也,不受也。《孟子》卻之爲不恭。又《廣韻》退也。《前漢·袁盎傳》引卻愼夫人坐。《註》蘇林曰:卻謂而退之也。又《儀禮·士昏禮》啓會,卻于敦南。《疏》卻,仰也,謂仰於地。《韻會》俗作却。又訛作。
【到】《唐韻》《正韻》都導切《集韻》《韻會》刀號切,音倒。《爾雅·釋詁》到,至也。《疏》到者,自遠而至也。《詩·大雅》靡國不到。又姓。《韻會》出彭城楚令尹屋到之後。
【樊川】水名。在今陕西省长安县南。其地本杜县的樊乡。汉樊哙食邑于此,川因以得名。晋潘岳《西征赋》:“疏南山以表闕,倬樊川以激池。”2.唐诗人杜牧的别称。杜牧别业樊川,有《樊川集》,故称。清陈维崧《五彩结同心·乙卯冬杪与园次饮惠山蒋氏酒楼》词:“记得当初,扬州薄倖,有人同做樊川。”典
【访】《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敷亮切,妨去聲。《說文》汎謀曰訪。《徐曰》此言汎謀,謂廣問於人也。《爾雅·釋詁》謀也。《玉篇》問也。《書·洪範》王訪于箕子。《傳》謂就而問之也。《周禮·春官》受納訪以詔王聽治。《註》納謀于王也。又議也。《楚語》敎之令,使訪物官。《註》訪,議也。物事也。使議知百官之事也。又《增韻》及也,見也。《字彙》謁見也。又方也。《前漢·高五王傳》訪以呂氏,故幾亂天下。《註》訪,猶方也。《字彙補》與昉義同。又官名。《遼史·百官志》太宗會同三年,命于骨鄰爲採訪使。又姓。唐進士訪式。又《正字通
【旧游】亦作“旧游”。1.昔日的游览。唐白居易《忆旧游》诗:“忆旧游,旧游安在哉?旧游之人半白首,旧游之地多苍苔。”明沉德符《野获编补遗·内阁·伪画致祸》:“当高宗南渡,追忆汴京繁盛,命诸工各想像旧游为图。”2.昔日游览的地方。元张弘范《临江仙·忆旧》词:“回首旧游浑不见,苍烟一片荒山。”明文徵明《宝幢寺寄石窝》诗:“久客怀归问旧游,双娥精舍屋东头。”3.昔日交游的友人。宋苏辙《送柳子玉》诗:“旧游日零落,新辈谁与伍?”清陈维崧《双头莲·留别集生》词:“重来客舍,但数此地旧游都谢。”见“旧游”。
【夕阳】的西面。《诗·大雅·公刘》:“度其夕阳,豳居允荒。”毛传:“山西曰夕阳。”《释名·释山》:“山东曰朝阳,山西曰夕阳,随日所照而名之也。”2.傍晚的太阳。晋庾阐《狭室赋》:“南羲炽暑,夕阳傍照。”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三侠五义》第二回:“正遇着深秋景况,夕阳在山之时。”冰心《寄小读者》二二:“每天黄昏独自走到山顶看日落,看夕阳自戚叩落亚的最高峰尖下坠,其红如火!”3.比喻晚年。晋刘琨《重赠卢谌》诗:“功业未及建,夕阳忽西流。”李周翰注:“夕阳,谓晚景,喻己之老
【衰】〔古文〕《唐韻》所危切《集韻》雙隹切,音。小也,減也,殺也。《類篇》浸微也。《韻會》弱也,耗也。又《集韻》初危切,音夂。《玉篇》等衰也。《齊語》相地而衰征,則民不移。又《集韻》倉回切,音崔。《類篇》同縗,喪服也。《禮·喪服小記》斬衰括髮以麻,齊衰惡筓以終喪。又邑名。《晉語》公子濟河,召令狐臼,衰、桑、泉皆降。《註》三者皆晉邑。又《集韻》蓑本字。《說文》艸雨衣。秦謂之萆。《詩·小雅》何衰何笠。《石經》作蓑。又《韻補》所類切,音帨。《東方朔·七諫》駑駿雜而不分兮,服疲牛而驂驥。年滔滔而日遠兮,壽冉冉而愈衰。
【杜】《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動五切,音。《說文》甘棠也。牡曰棠,牝曰杜。樊光曰:赤者爲杜,白者爲棠。《陸璣·草木疏》赤棠,子澀而酢,無味。木理韌,可作弓幹。與《說文》不同。又塞也。《書·費誓》杜乃擭。《周禮·夏官·大司馬》犯令凌政則杜之。又《爾雅·釋草》杜榮。《註》似茅,皮可爲索。又香草名。《屈原·九歌》采芳洲兮杜若。又繚之兮杜蘅。又《方言》東齊謂根爲杜。又澀也。又《本草》杜仲,藥名。又《博雅·釋蟲》杜伯,蠍也。又姓。《廣韻》本帝堯劉累之後。出京兆、濮陽、襄陽三望。又《集韻》董五切,音睹。姓也。楚有杜
【陵】〔古文〕夌《唐韻》力膺切《集韻》《韻會》閭承切,音凌。《爾雅·釋地》大阜曰陵。《釋名》陵,崇也,體崇高也。《書·堯典》蕩蕩懷山襄陵。又《爾雅·釋丘》後高陵丘。《又》如陵陵丘。又東陵,地名。《書·禹貢》過九江,至于東陵。又《玉篇》冢也。《齊語》陵爲之終。《註》以爲葬也。又《玉篇》犯也。《廣韻》侮也,侵也。《易·賁象》永貞之吉,終莫之陵也。《書·畢命》以蕩陵德。《傳》陵,邈也。《禮·學記》不陵節而施之謂孫。《註》陵,躐也。又《荀子·宥坐篇》百仞之山,任負車登焉,何則陵遲故也。《註》王肅曰:陵遲,陂阤也。《史記
【秋】〔古文〕龝《唐韻》七由切《集韻》《韻會》雌由切《正韻》此由切,音鰌。金行之時。《爾雅·釋天》秋爲白藏。《註》氣白而收藏也。《釋名》秋,就也,言萬物就成也。又繒也,繒迫品物使時成也。又《說文》禾穀熟也。《禮·月令》孟夏麥秋至。《澔曰》秋者,百穀成熟之期,此於時雖夏,於麥則秋,故云麥秋。《書·盤庚》乃亦有秋。又《禮·鄕飮酒義》西方者秋。秋,愁也。愁之以時,察守義者也。《註》愁讀爲揫,斂也。察嚴殺之貌。《春秋·繁露》秋之言猶湫也。湫者,憂悲狀也。又九月爲三秋。《詩·王風》一日不見,如三秋兮。又四秋。《管子·輕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