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看丈六身,僬侥国人尔

却看丈六身,僬侥国人尔

诗句读音
却看丈六身平仄:仄 平 仄 仄 平
韵脚:上平十七眞
拼音: quèkàn|kānzhàng liùshēn
僬侥国人尔平仄:平 仄 平 平 仄
韵脚:上四紙
拼音: jiāo yáoguó réněr

却看丈六身,僬侥国人尔释义

【却】《唐韻》俗卻字。(卻)《唐韻》去約切《集韻》《韻會》《正韻》乞約切,羌入聲。《說文》節欲也。从卩,谷聲。《增韻》止也,不受也。《孟子》卻之爲不恭。又《廣韻》退也。《前漢·袁盎傳》引卻愼夫人坐。《註》蘇林曰:卻謂而退之也。又《儀禮·士昏禮》啓會,卻于敦南。《疏》卻,仰也,謂仰於地。《韻會》俗作却。又訛作。

【丈六】一丈六尺。指佛的化身的长度。后亦借指佛身。《后汉书·西域传·天竺》:“或曰:‘西方有神,名曰佛,其形长丈六尺而黄金色。’”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法云寺》:“丹素炫彩,金玉垂辉,摹写真容,似丈六之见鹿苑;神光壮丽,若金刚之在双林。”范祥雍校注:“丈六谓佛身,《佛説十二游经》:‘佛身长丈六尺。’”赵光荣《里湖纪游》诗:“丈六放金光,神通称极大。”

【身】《唐韻》失人切《集韻》《韻會》《正韻》升人切,音申。《說文》躬也,象人之身。《爾雅·釋詁》我也。《疏》身,自謂也。《釋名》身,伸也。可屈伸也。《廣韻》親也。《九經韻覽》軀也。總括百骸曰身。《易·艮卦》艮其身。又《繫辭》近取諸身。《書·伊訓》檢身若不及。《孝經·開宗明義章》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又《詩·大雅》大任有身。《傳》身,重也。《箋》重爲懷孕也。《疏》以身中復有一身,故言重。又告身。《唐書·選舉志》擬奏受皆給以符,謂之告身。又《史記·西南夷傳》身毒國。《註》索隱曰:身音捐。又《韻補》叶尸連切。《楊方·合

【僬侥】1.古代传说中的矮人,因以为其国名。《列子·汤问》:“帝凭怒,侵减龙伯之国使阨,侵小龙伯之民使短。至伏羲神农时,其国人犹数十丈。从中州以东四十万里得僬侥国,人长一尺五寸。”杨伯峻集释引殷敬顺释文:“僬侥音譙尧,短人国名也。”按,明孙瑴《古微书·诗含神雾》作“焦侥”。清陈维崧《满江红·赠大西洋人鲁君》词:“海外海,光如漆;国外国,天无日。话僬侥龙伯,魂摇股栗。”2.古代西南少数民族名。《国语·鲁语下》:“仲尼曰:‘僬侥氏长三尺,短之至也。’”韦昭注:“僬侥,西南蛮之别也。”《后汉书·明帝纪》:“西南夷哀牢、

【国人】1.古代指居住在大邑内的人。《周礼·地官·泉府》:“国人郊人从其有司。”贾公彦疏:“国人者,谓住在国城之内,即六乡之民也。”《左传·成公十三年》:“子駟帅国人盟于大宫。”《史记·伯夷列传》:“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一编第三章第五节:“农民住在田野小邑,称为野人;工商业者住在大邑,称为国人。”2.国内之人,全国的人。《孟子·梁惠王下》:“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唐韩愈《题楚王庙》诗:“犹有国人怀旧德,一间茅屋祭昭王。”宋叶适《祭潘叔度文》:“若夫父母兄弟,安其义而

【尔】《唐韻》兒氏切《集韻》《韻會》忍氏切,音邇。《說文》麗爾,猶靡麗也。本作。从冂从,其孔,尒聲。此與爽同意。又《玉篇》爾,汝也。《書·大禹謨》肆予以爾衆士奉辭伐罪。又《禮·檀弓》爾毋從從爾。爾毋扈扈爾。《註》爾,語助。《廣韻》尒義與爾同。詞之必然也。又譍詞。《古詩》爲焦仲卿妻作:諾諾復爾爾。《世說》聊復爾耳。又同邇。《詩·大雅》戚戚兄弟,莫遠具爾。《箋》爾,謂進之也。《疏》邇是近義,謂揖而進之。《儀禮·少牢饋食禮》上佐食爾上敦黍于筵上右之。《註》爾,近也。或曰移也。右之,便尸食也。《周禮·地官·肆長》實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