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思黄绶事,辜负紫芝心

却思黄绶事,辜负紫芝心

诗句读音
辜负紫芝心平仄:平 仄 仄 平 平
拼音: gū fùzǐ zhī xīn
却思黄绶事平仄:仄 平 平 仄 仄
韵脚:去七志
拼音: què1|1huáng shòushì

却思黄绶事,辜负紫芝心释义

【辜负】1.亏负,对不住。《三国志·蜀志·张嶷传》“卫将军姜维率嶷等因简之资以出陇西”裴松之注引晋陈寿《益部耆旧传》:“臣当值圣明,受恩过量,加以疾病在身,常恐一朝陨没,辜负荣遇。”宋王禹偁《舍人院竹》诗:“西垣不宿还堪恨,辜负夜窗风雨声。”《老残游记》第一回:“天风海水,能移我情,即使看不着日出,此行亦不为辜负。”老舍《骆驼祥子》一:“假如他的环境好一些,或多受着点教育,他一定不会落在‘胶皮团’里,而且无论是干什么,他总不会辜负了他的机会。”2.引申为违背。宋王明清《玉照新志》卷四:“满城生灵,必遭涂炭,辜负相

【紫芝心】指隐逸之志。唐钱起《题玉山村叟壁》诗:“却思黄綬事,孤负紫芝心。”参见“紫芝曲”。

【却】《唐韻》俗卻字。(卻)《唐韻》去約切《集韻》《韻會》《正韻》乞約切,羌入聲。《說文》節欲也。从卩,谷聲。《增韻》止也,不受也。《孟子》卻之爲不恭。又《廣韻》退也。《前漢·袁盎傳》引卻愼夫人坐。《註》蘇林曰:卻謂而退之也。又《儀禮·士昏禮》啓會,卻于敦南。《疏》卻,仰也,謂仰於地。《韻會》俗作却。又訛作。

【思】〔古文〕恖《廣韻》息兹切《集韻》《韻會》新兹切《正韻》息移切,音司。《說文》睿也。《書·洪範》思曰睿。《六書總要》念也,慮也,繹理爲思。又願也。《詩·大雅》思皇多士。《箋》願也。《正義曰》以意之所思,必情之所願也。又語巳辭。《詩·周南》不可泳思。又《大雅》神之格思。又語起辭。《詩·大雅》思齊太任。又《魯頌》思樂泮水。又《諡法》謀慮不愆曰思。又州名。楚黔中地,唐置思州,以思邛水得名。又姓。以諡爲氏,明有思志道。又《廣韻》《集韻》《類篇》《韻會》相吏切,音四。《揚雄·甘泉賦》儲精垂思。又悲也。《詩·小雅》思泣

【黄绶】古代官员系官印的黄色丝带。《汉书·百官公卿表上》:“比二百石以上,皆铜印黄綬。”唐刘长卿《送从弟贬袁州》诗:“名羞黄綬繫,身是白眉郎。”明陶宗仪《辍耕录·印章制度》:“建武元年,詔诸侯王金印綟綬,公侯金印紫綬,中二千石以上银印青綬,千石至四百石以下铜印黑綬及黄綬。”2.借指官吏或官位。唐陈子昂《同宋参军之问梦赵六赠卢陈二子之作》诗:“奈何苍生望,卒为黄綬欺。”元辛文房《唐才子传·李颀》:“惜其伟才,只到黄綬,故其论家,往往高於众作。”明徐渭《龛山凯歌》之二:“县尉卑官禄米微,教辞黄綬着戎衣。”汉

【事】〔古文〕叓《唐韻》鉏吏切《集韻》《韻會》仕吏切,音示。大曰政,小曰事。《廣韻》使也,立也,由也。《釋名》事,偉也。偉立也。凡所立之功也。《書·大禹謨》六府三事允治。又《詩·小雅》三事大夫,莫肯夙夜。《註》三公也。又《詩·大雅》三事就緒。《註》三農之事也。又奉也。《禮·曲禮》年長以倍。則父事之。又營也,治也。《史記·曹參世家》卿大夫以下吏及賓客,見參不事事。又《廣韻》《類篇》側吏切。事刃,與倳剚同。別見人部倳字註。又《韻補》叶逝支切,音時。《蔡邕詞》帝曰休哉,命公三事。乃耀柔嘉,是式百司。又叶詩紙切,音始。